距离圣诞节尚有半年时间,然而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义乌的厂房里,机器的轰鸣声却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每年下半年的时段,对于我国众多小商品外贸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他们最为繁忙的时期。进入11月和12月,西方世界将陆续迎来万圣节、感恩节、黑色星期五以及圣诞节等一系列重要的节日庆典。与此同时,当地的商家们亟需提前一个月,将商品上架销售。
在关税冲突的背景下,本年度的美国零售商曾遭遇节日期间货架空缺的潜在危机。依照既定的时间表,他们的订单需在5月或6月前启动生产流程。“若未来几周内未能启动生产,将错失黑色星期五和圣诞节的销售高峰期。”咨询公司Tidalwave在上海的合伙人卡梅伦·约翰逊(Cameron Johnson)如此表示。
美国经销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位于洛杉矶的Aldik Home是一家家居用品零售店,其三分之二的收入来源于圣诞节期间。该店销售各种人造圣诞树、饰品、丝带、花环以及其他装饰品,其中超过95%的库存均源自中国。布莱恩·戈尔德,这家公司的经理,早在1月份便已预订了本年度的圣诞货物。然而,由于税率的不稳定,这批商品可能需要承担额外的重税。因此,多达8个集装箱的节日装饰品目前正滞留在我国。
美国国内小商品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有限,然而,对于圣诞节的商品需求却十分迫切,因此,这些商品仍需依赖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
以圣诞树为例,Statista国际统计平台的数据揭示,2022年美国对中国进口的圣诞树总价值高达31.7亿美元;然而,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表明,同年俄勒冈州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圣诞树生产地,其圣诞树产能达到了1.6亿美元。从这个角度看,关税的变动将导致美国民众在节日开支显著增加,然而,美国进口商依然依赖从我国进口的商品。
图片拍摄:界面新闻 李烨
五月,他们终于迎来了喜讯——中美两国达成共识,决定在三个月内逐步降低关税,并将税率削减至原来的15%。目前,小商品的税率大约为30%,与四月份之前的水平相仿。
美国商家在圣诞销售季中因库存紧张而焦虑不安,但他们现在可以稍作喘息,正期待着义乌的货物到来,以填补那些差点因缺货而空荡荡的货架。
不过在义乌,你或许无法直观感受到关税摩擦所带来的紧张气氛。
5月18日,义乌迎来了一场细雨。在这座城市,外贸行业的核心地位通过点点滴滴得以显现。踏上高铁,站内便可见菜鸟跨境、1688等广告牌,而出站口处,设有用英语、阿拉伯语、韩语和俄语标注的境外人员服务点。此外,旁边墙壁上还张贴着即将举办的电商博览会的宣传海报。众多人踏入这座都市,目的往往一致:那就是探访义乌国际商贸城。
五月,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人流量并未如预期那般旺盛。张丽敏,这位在商贸城开设档口的厂商表示,今年圣诞节的出口订单,有很大一部分在3月至4月间就已经确定。她主要负责向美国出口圣诞球、彩带等装饰品,而订单的交付时间已经排到了8月份。
张丽敏提到,若系跨境客户寻求样品定制,则需注意高峰时段通常在上一年的11月至12月,若错过该时段,便无法再安排定制服务。
宋红所在的那家厂商,自元旦过后便开始陆续接到订单。自元旦开始,宋红的工厂便着手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老人玩偶制作样品,以便向客户展示。宋红透露,这类外贸订单的物流周期长达三个月,抵达海外后,还需经过海关检验,并按不同渠道进行分销。此外,美国的商家需在十月份前将商品上架销售。
今年,在义乌进行采购的美国商家们正遭遇着一种不确定性,这源于关税政策的频繁变动,他们无法预知在订单发货时是否会遭遇高额关税。对于这一议题,义乌的商家们并未作出明确的回应,然而,美国商家们却感到了极大的不安,“去年售价仅为1000美元的圣诞树,今年或许会飙升至2500美元。”布莱恩·戈尔德这样说道。
关税窗口期给美国商户带来了喘息的机会。
宋红与张丽敏选择的海运外贸大单,其关税的征收依据是船只抵达美国的具体时间。若订单在3月至4月甚至更早便已确定,那么货物到达美国的时间仍处于90天的窗口期内。从这个角度来看,至少在今年圣诞节期间,大多数美国商家和消费者可能无需为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承担额外的关税负担。
总体来看,降低的关税以及90天的过渡期确实显著促进了当前外贸订单的增长。一位专注于美国物流领域的人士向界面新闻报道,自关税调整以来,出口货物数量已恢复至之前的60%至70%,而在此前,这一数字曾降至30%。
目前存在一个为期三个月的不固定期限,即便如此,后续仍存在诸多变数。以海运为例,船只航行于海上需时约35天,在此基础上,预计还会提前大约一个月。这位人士如是说。
图片拍摄:界面新闻 李烨
但圣诞跨境小包裹,却很有可能受到税率影响。
跨境小包裹主要是指美国普通消费者在Temu、Shein、Tiktok、亚马逊等平台购买的少量商品。这类包裹的物流速度通常只需一个月左右。目前距离圣诞节还有半年时间,远未到大多数美国消费者下单购买的时候。至于那时关税的具体情况,目前尚无人知晓。
这类商家所忧虑的是,美国针对从中国寄来的小包裹的优惠政策已经不复存在。自今年2月起,特朗普政府开始对这类小包裹征收高达120%的关税,而在那之前,这些小包裹享受的是免税待遇。中美最近一次的会谈并未对小型包裹的关税调整作出说明,然而,根据白宫最新颁布的指令,自5月14日开始,美国对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小型包裹的关税税率已从原先的120%下调至54%,并且继续实施100美元的固定关税额度。
这表明我国商家在思考,当他们的包裹抵达美国并加上关税后,其售价是否仍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美国消费者在亚马逊上选购圣诞礼物时,也难以预料这些商品的实际价格是否会超出他们的预算。
具有规模与抗风险能力的跨境电商相对来说担忧小一点。
周口新纬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运营主管唐家璇向界面新闻透露,在跨境电商的领域里,圣诞商品的比重相当显著。面对关税变动带来的成本调整,该公司对美的品牌的圣诞装饰品套盒进行了价格上调,幅度达到了原价的三分之一。尽管如此,这些产品依然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喜爱。
关键因素在于,这家公司从事跨境电商业务已满八年,美国市场是其主要阵地;在小型跨境商品方面,他们具备大量库存储备的实力;并且,他们还拥有海外仓储设施,库存充足。面对各项费用的大幅攀升,海外仓储在成本控制和商品定价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
规模较小的中国跨境电商企业遭受的关税冲击尤为显著。位于义乌的一家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不大的圣诞树电商企业向界面新闻透露,自4月份以来,他们的销售额仅达到7000美元。
就商品种类而言,对于那些周期比圣诞商品短的商品,海外买家目前还在等待关税后续动向。
以出口玩具为例,当前该类产品的出口税率大约为30%。然而,广东的某对美玩具出口商陈昭向界面新闻透露,关税降低后,他的客户中询盘数量在第二天显著上升,但尚未有客户立即恢复订单或开始下单。
尽管未来充满变数,然而圣诞商品的制作及其相关工艺产业却面临更为激烈的内部竞争。
众多外贸从业者向界面新闻报道了“价格战”的现象,这一现象源于近年来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近期关税的变动等多重因素,导致海外客户在采购时不得不重新核算成本和利润。在社交平台上,专注于圣诞树生产的商家们纷纷发布促销信息:“免费提供样品,外贸同款产品享受三折优惠,沃尔玛同款产品由工厂直接发货。”
陈昭的工厂在生产完成之后,负责将产品运送至客户指定的地点,而税务和清关事宜则由客户自行负责。尽管如此,陈昭的许多客户仍然希望获得更低的价格。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他表示,尽管东南亚的税率与中国当前水平相当,但该地区的塑料材料和人工成本较低,尽管产品质量可能不如中国厂商,但仍有美国客户会选择在东南亚采购玩具,这一切都取决于采购商的具体需求。
宋红通过不断革新,提高了她工厂生产的圣诞老人玩偶的品质。“比如,在脸部设计上,我们注重眼睛、眉毛、鼻子和脸蛋的精致刻画,这些特点与别家产品截然不同。此外,我们还独立研发了各种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