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5月20日B站财报宣告商业化阶段性胜利,150万UP主花式赚钱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5-24 15:01:07     112

5月20日,B站用一份最新财报宣告了商业化的阶段性胜利:

2025年首季度,公司总收入高达70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4个百分点;经过调整,净利润实现了3.6亿人民币;与此同时,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显著上升,增幅达到了惊人的58%。

不仅是一些营收数据打破了市场预期,更是那个曾经被外界誉为“为爱驱动”的在线平台,似乎终于揭开了内容生态与商业化共存的秘密——

150万在一季度获得收入的UP主,在B站花式赚到了钱。

据新榜编辑部掌握的信息,这150万UP主在B站盈利的途径相当丰富,不仅限于广告合作,还包括直播打赏、商品推广、付费内容、教育课程、工作室等多种商业模式。

在B站的财务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充电”和“带货”的盈利效果格外显著。越来越多的B站用户开始愿意为高质量的内容付费,一季度中,与充电相关的收入同比大幅上升超过200%,同时,B站内容在影响消费者决策方面的作用也在持续增强。

不论UP主的粉丝数量如何,他们依然可以通过制作专业且深入的内容,吸引上百万观众付费支持,甚至能够推动千万级的带货GMV,进而为后续的内容制作提供反馈和支持。

充电收入同比增长200%,

一场UP主与粉丝的双向奔赴

对于有志于创作深度内容的创作者而言,探寻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盈利途径实属不易。

开设课程存在一定条件,并非所有人均适合直播,广告商下单是常见情况,然而可能需在商业需求面前作出内容上的某些让步。在一年前,充电功能的推出,为UP主们提供了更广泛的商业选择和更大的自主权,使他们不仅能够从中获益,还能保持个人内容的特点和品质。

与传统的付费打赏方式不同,充电服务更类似于“包月会员”制度:用户需按月缴纳费用,以此解锁UP主所提供的独特内容和互动特权,每月的费用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具体金额由UP主自行决定。

UP主“食贫道”的充电档位设置

与一些刻板印象不同的是,B站用户并不吝于为优质内容付费。

这些年轻人的平均年龄大约在26岁上下,他们几乎伴随着互联网会员经济的兴起而成长,对通过付费方式追看网络小说、电影、电视节目、动漫等娱乐内容已经习以为常。

最新的财务报告揭示,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B站的月均付费用户数攀升至3200万,而UP主们通过打赏所赚取的总收入同比大幅上升,增幅高达200%,实现了翻倍的增长。

到底什么样的内容能让B站用户疯狂打钱?

根据新榜旗下的B站数据工具“新站”提供的数据,“食贫道”、“历史调研室”以及“思维实验室”等众多账号,在每月的充电榜单上,始终稳居前列。

2025年4月B站充电排行

数据来自“新站”

截至目前,“食贫道”这部纪录片吸引了超过242万人选择付费订阅,每人每月支付12元,据此估算,其收益预计已高达2904万元。

“思维实验室”推出了18部党史题材的丰富视频,吸引了27.5万人的学习,据其透露,这些视频的充电收入已占总收入的一半。

“小片片说大片片”这位拥有758万粉丝的影视领域头部UP主,最近几个月成功跻身充电排行榜前列,自一月份至四月份,其充电人数平均每月增长幅度在20%至30%之间,截至目前,已有3.4万人为他提供了充电支持。

“小片片说大片片”今年3月登上充电排行前20

数据来自新站

然而,他在2024年5月便开始规划充电相关内容,却一度误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追求差异化却效果不佳的困境,结果反响一般,参与充电的人数也在持续减少。经过总结反思,他意识到用户更倾向于为娱乐性内容支付费用、为故事情节买单,而他凭借影视解说走红,最拿手的便是讲述故事。

他决定以真实案件为素材,挑选了适合制作视频的内容,推出了“片片迷案局”这一系列节目,向观众讲述了全球各地的奇异案件,诸如“韩国最帅的凶手”、“日本十大悬案”等,最终制作出了多条在B站上播放量突破百万的充电视频。

我们发现,众多充电爆款视频的风格与“小片片说大片片”所制作的罪案解说颇为相似。视频制作者在互联网上扮演着“说书先生”的角色,向网友讲述着古今中外的各类故事。这些充电视频如同“赛博故事会”,不仅能够激发网友的情感共鸣,还促使他们产生了付费追更的冲动。

例如,拥有71.4万粉丝的日常生活区博主“妍妍酱的一天”,其发布的视频内容主要源自网友们的情感分享。她宛如一位网络中的贴心闺蜜,对着镜头讲述情感故事,闲聊一些生活琐事。

自2024年7月推出首部充电视频起,时至今日,“妍妍酱的一天”已推出11部充电视频,其中播放量最高的视频观看次数高达91.7万次,总计已有11.8万粉丝为其充电。

归根结底,B站用户愿意主动支付费用的关键,在于这些付费内容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价值。

自然,这项充电技术的推广还不到一年,其内容框架尚在形成之中。新榜编辑部注意到,一些专注于特定领域的UP主已经开始尝试涉足充电领域,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

“中二的大喧哥”这位法律领域的UP主,提供了两个不同的充电服务套餐,分别是每月30元和每月238元。选择30元套餐的用户能够浏览到“大喧哥”与众多资深法律专家进行的深入访谈内容,而选择238元套餐的用户则可以享受更多增值服务,如向“大喧哥”咨询法律问题、观看其充电直播以及加入专属社群等。

截至目前,已有9731名粉丝为“大喧哥”提供支持。据他本人透露,凭借其深厚的法律专业素养,他在B站的一个月内所获得的充电收益超过了20万元。

一旦UP主通过充电获得稳定的收入,他们便拥有了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强的能力来应对内容创作中的难题,从而使得内容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种提升吸引了更多用户愿意付费,进而使得账号的商业价值和流量都得到了显著的增长。

单月带货GMV超千万,

中小UP主也能靠专业度逆袭

若充电代表UP主通过内容积累长期信赖、赢得持续稳定的收益,那么带货则是在这种信赖的基础上,实现即时收益的转化,甚至可能带来爆炸性的获利。

目前,UP主进行商品推广主要采用视频蓝链和直播两种方式。进入今年1月份,B站对UP主个人主页的“橱窗”功能进行了升级,将其更名为“小店”,此举不仅丰富了带货的渠道,还提供了更多便捷的工具。

左蓝链带货、右直播带货

新榜编辑部指出,B站的带货环境与其他短视频平台存在差异,在该平台上,唯有内容极具说服力,才有可能促成销售转化。那些仅凭低价等手段吸引眼球的商品难以在市场上立足,而那些单价较高、耐用的消费品,如家电、3C数码产品等,却能实现销售额的快速增长。

这种消费模式使得B站的带货行为不再单纯依赖流量,而是与“实用性”紧密相连。为了成功推广商品,UP主们关注的不再是粉丝数量,而是内容本身的价值所在。

“亿邦动力”发布的2月B站内容创作者带货排行榜同样证实了这一现象,其中腰部和尾部创作者的占比超过了80%,而在当月带货总成交额超过千万的26位创作者中,有11位的粉丝数量不足1万。

这无疑对专注于特定领域的UP主们大有裨益,他们通过制作时长较长的视频,分享深入且具有价值的知识,进而帮助用户做出更为专业的消费选择。

“假如科技”这位拥有62.8万粉丝的B站科技区UP主,专长于笔记本电脑的评测。在2024年10月,他推出了一部详尽的笔记本购买指南视频,对多款新上市的笔记本在CPU、显卡、内存、硬盘、屏幕、接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性能测试,并在评论区附上了相关产品的京东购买链接。

尽管该视频在B站上的观看次数仅有53万,但评论区中的蓝链却成功带动了高达1.2亿元的笔记本电脑销售业绩。

专业内容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在直播中同样被体现。

Coco叩叩_,这位拥有55.7万粉丝的时尚区UP主,在日常生活中,她的视频内容主要聚焦于梨型身材的穿搭技巧。凭借这一点,她赢得了众多梨型身材女性的好评和赞同。到了2024年3月,她开始在B站进行直播带货,而她的首场直播带货的销售额就高达1700万元以上。

此外,不仅是在科技、时尚、家居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在带货方面表现出色,而且只要内容专业度达标,粉丝基础稳固,众多创作者均能取得不错的带货业绩。

“一条闲木鱼”这位在B站拥有148万粉丝的知识型UP主,专注于历史影视作品的解说,比如对《大明王朝》和《雍正王朝》的解读。在视频评论区,他常常会放置带有购物链接的蓝链,所推广的商品涵盖了地方特色小吃、按摩器、沐浴露等日常用品。据知情人士透露,他每发布一条带货视频,收益都能达到数万元。

经过市场反复验证B站UP主的带货能力,众多品牌纷纷加大投入,纷纷加入其中。

根据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B站在第一季度实现了广告收入2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个百分点。其中,效果广告的增长率达到了30%,这一增速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某品牌曾向新榜编辑部透露,B站上的内容创作者推广商品所获得的长期收益同样出色,对某个推广链接进行连续三个月的广告投放,仍能持续收获回报,“这相当于投入了数十个广告素材,其投资回报率远超其他同类平台”。

当商业化成为UP主内容创作的“加速器”

B站的内容创作者正通过直播打赏、广告合作、商品推广以及电力供应等多种商业手段,积极突破传统的盈利模式限制。

以健身领域UP主“好人松松”为例,他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服务,成功吸引了2.6万名用户付费参与。以每月6元的收费标准来计算,这部分收入累计达到了15.6万元。此外,在视频的蓝链部分,他还为充电社群进行了宣传推广,并且销售了蛋白粉等健身相关产品。粉丝们不仅对他的专业内容愿意付费,而且对这份信任感不断投入。

我们看到,B站也在做更多努力,试图帮UP主赚到更多钱。

今年一月,B站重新启动了针对UP主的直播带货激励计划“Bi star”,此举旨在降低参与门槛,吸引更多UP主加入带货行列;同时,在充电环节,运营团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设立专门的训练营进行培训等。

截至目前,该UP主的商业尝试尚未触及顶峰,依然蕴含着广阔的创意和扩展潜力。

当实现盈利的途径与内容的内在价值相契合,商业化便不再与内容形成对立,转而成为推动其发展的助力。因此,一个积极向上的内容生态循环体系方能得以构建。

作者 | 松露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