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心智观察所
5月12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取消拜登政府时期制定的“人工智能传播”相关规范,随后又推出了《防范高端计算设备用途转换的产业指导手册》,以此对人工智能芯片及其相关产品出口的监管措施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范。
这份看似无实际执行力的“行动指南”实则不然,深入阅读其内容,便能明确看出,这乃是对我国本土AI芯片产业实施的最直接管控——以“先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芯片”简称“advanced PRC IC”为代表,正逐步取代过往的繁复抽象表述,成为新文件中的核心术语。
最显著的案例体现在昨日BIS发布的修订版“指南”中,对一处表述进行了调整,将
发布指导原则,指出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华为Ascend芯片违反了美国的出口管制规定。
修改为:
发布指南,警示业界关注使用中国先进计算集成电路的风险,尤其是华为Ascend系列芯片的具体风险。
中美“AI国运”之争,已经到了针尖对麦芒比拼的白热化阶段。
从“芯片代际管制”到“国别管制”
特朗普在踏入白宫之先,对拜登政府制定的“人工智能扩散”政策进行了猛烈批评。他视此政策为繁琐冗余,认为其复杂程度令人难以承受,不仅让国内从业者需投入大量精力以符合规定,而且依据与盟友关系的亲疏程度来划分势力范围的做法,对美国展开“人工智能”外交活动极为不利。
特朗普团队持一种务实的态度,目标感也十分清晰。鉴于全球在AI算力、数据存储、推演训练、架构等方面的竞赛正逐渐聚焦于中美两国的AI实力较量,为何不摘掉面具,将焦点直接对准中国?
BIS最新发布的“行动指南”显著降低了芯片参数(诸如算力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将地域性(即国别因素)的重要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本指南详细阐述了11项“交易行为警示”和7项“尽职调查责任”,旨在帮助芯片设计企业、生产厂商以及云端服务器服务供应商识别,客户是否可能通过隐秘途径,将高端芯片间接转移到我国或其他敏感地区。
在《马来西亚半导体的“冰与火之歌”》一文中,心智观察者指出,美国鹰派人士质疑马来西亚正通过将整机组装与零部件进行“原产地伪装”的手段,规避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他们持续对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MITI)施加压力,要求其强化海关的审查工作。新出台的规定旨在全面封堵这一途径。
此外,该指导意见并未对“ECCN达到或超出3A090标准”这一类别实施进一步的参数调整。
根据传统的行为逻辑,BIS在先前已经探索并形成了一套机制,该机制针对数据中心设计或销售的集成电路,依据其整体处理能力和性能密度进行管理。具体到3A090规定,它关注的是高性能芯片的运算位数以及所有处理单元的阈值设定。而自2023年起,这一规定又引入了“性能密度”的概念,即通过将总处理性能除以相应的晶圆面积来衡量。
自两年前起,BIS在多次简报会上对3A090技术参数的相关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提供了相应的解答。
特朗普偏好以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阐述其政治立场(例如用“吻我的屁股”来比喻其他国家对他的屈服与协作),与此相似,在特朗普的领导下,国际结算银行(BIS)正致力于简化处理方式,摒弃了那些所谓的“脚注尾注”,不再进行繁琐的修补性解释,而是直接公开其立场,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两点。
一、全球各国不能用中国产的高算力AI芯片,否则“大棒”;
二、推崇全球各国选用美国的AI芯片,若采纳,将可获得“奖励”。
胡萝卜+大棒,是摆上台面的对华AI领域毫不遮掩的冷酷遏制。
美国把中东当“AI飞地”试验田?
最初受到“滋养”的一些中东地区的富裕国家,在拜登政府推行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定中,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等国依然处于受控状态。拜登政府对于中东地区的盟友国家,也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以防它们成为我国的中转基地。
特朗普此番调整了策略,不再单纯地试图阻止中东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即全面介入,将水注入其中,从而将中国彻底排除在中东的人工智能市场之外。
他携黄仁勋、马斯克以及AMD的苏姿丰等众多美国企业界重量级人物一同访问沙特,踏上了中东地区的旅程。在此过程中,黄仁勋成功获取了Humain公司数以十万计的AI GPU,并签订了为期五年的长期订单。
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创立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下,新设立了一家名为Humain的子公司。
在政府和国家主权基金的助力下,Humain公布了其AI宏伟蓝图,计划与英伟达合作建立AI制造基地,预计在五年内将安装数十万台英伟达最尖端的GPU,初期阶段将构建一台由1.8万台GB300 Grace Blackwell芯片和InfiniBand网络技术构成的AI超级计算机。
马斯克于周二在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透露,其卫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星链Starlink已成功获得沙特阿拉伯在海事以及航空两个领域的官方认可。
由此可见,黄仁勋与特朗普在“海湖庄园”的会面,不仅标志着交易承诺的实现,更隐含着在中东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吸收因排挤我国而导致的“过剩产能”的打算。毕竟,英伟达、AMD以及台积电,从设计到生产,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而美元对台币的贬值导致台积电情绪低落,这也需要得到妥善安抚。
美国主导的中东拉拢行动相较之下,更应引起关注的是,美国正试图构建一套“GPU+Laas+SaaS”的技术体系,并积极推广至全球范围。这种做法不仅从严限制中国芯片技术的进步,更通过技术标准的挤压,实现了一种新型的管制升级。
让特朗普足够头疼:旧式出口管制的长尾效应
这份可能实施的新出口管制条例能否实现美国方面的预期目标?这至少带来两个后续影响,使得美国商务部面临难题。
这指的是自2022年起,经过周密策划的所谓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即FDPR。
这一规定是美国出口管制体系内,用以判断某物品是否应纳入美国出口管制法律监管的关键标准之一。具体来说,对于在美国境外制造的商品,若其本身是特定直接产品,或者其生产工厂或主要设备属于特定技术的直接产品,那么这些物品将受到《出口管理条例》(EAR)的约束。在此有必要指出,即便是受到EAR监管的外国直接产出,也不一定必须接受许可证的约束;是否需要接受许可证的约束,需依据物品的分类、目标地、最终使用者以及最终应用目的进行综合判断。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美国未来或将实施“因地制宜”的策略,甚至深入到对特定企业的审查,此举无疑会提升外交和执行方面的开支,同时也有可能导致某些国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降低它们对美国的信任。
自2020年起,中国大陆加速推进了高端芯片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进程,华为和DeepSeek的崭露头角充分展示了在FDPR规则阴影下,我国半导体及AI技术依旧在迅猛发展,众多FDPR规则的细节已沦为过时的“废代码”,反而成为了美国企业自我约束的枷锁。
特朗普是否具备决心打破拜登时期的既有管制框架并创立新的规章,这一点尚未明朗。值得关注的是,新规章的这种积极走向国际,对第三方(例如负责海湾国家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利他合作模式,在MAGA保守主义的叙事中,仍存在较大的隔阂感。
另一个显著影响在于,美国究竟该如何应对中国云服务提供商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展开的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隶属于中国阿里巴巴集团的阿里云平台,其人工智能模型“通义千问”在日本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该模型作为一个对外提供技术开放的开源版本,正被日本国内的AI开发企业如ABEJA等新兴企业所采纳。目前,阿里云的通义千问正逐步成为日本AI开发领域的基础设施。
阿里云在日本开展了本地化部署服务,使得企业能够在无需将数据迁移至境外的前提下,享受到通义千问的便利。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数据主权及隐私保护的问题,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国际市场对该服务的认可度。
在2025年2月于阿联酋迪拜举行的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会议上,阿里巴巴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蔡崇信针对有关阿里与苹果合作的传言作出回应。他指出,苹果在中国市场寻求一位本地化的合作伙伴来为其手机提供服务,目前来看,苹果已选定通义千问作为合作伙伴。
华为、壁仞、沐曦等AI(GPU)供应商均宣布其产品能够兼容Qwen3,此举无疑令美国当局心生顾忌,他们感到面对全球产业链的紧密联系以及技术传播的不可阻挡性,抵抗变得愈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