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芝能智芯出品英特尔2025年财报不佳,新举措能否扭转局势?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5-03 10:01:18     122

芝能智芯出品

英特尔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表明,其营收为127亿美元,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同,然而净亏损却扩大到了8亿美元。第二季度营收指引在112亿至124亿美元之间,此指引低于预期,进而引发了市场的担忧。

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上任后,迅速推动多项效率提升举措,包括精简组织,降低运营支出,2025年目标下调至约170亿美元,2026年为160亿美元,还降低资本支出,2025年总资本支出目标降至180亿美元,同时剥离非核心资产,如出售Altera多数股权、完成NAND业务出售。

客户端计算组营收同比下滑了8%,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业务实现了正增长,英特尔代工厂业务也实现了正增长,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业务增长了8%,英特尔代工厂业务增长了7%,我们来看看这家美国老牌芯片公司现在的状态。

Part 1

财务表现:

稳中有忧,短期压力显现

营收与盈利超出预期但隐患犹存。

25年第一季度

营收为127亿美元,这一数字与2024年同期保持一致,略微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23.1亿美元,GAAP下净亏损8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扩大了115%,这是由于一次性项目和重组成本对盈利造成了拖累 。

在毛利率方面,GAAP毛利率为36.9%,相较于去年,它下降了4.1个百分点。

Non-GAAP毛利率为39.2%,下降了5.9个百分点,价格竞争对盈利能力构成压力,产品组合调整也对盈利能力构成压力。

数据中心和AI业务即DCAI的营收为41亿美元,其营收同比增长了8%,这成为了一大亮点 。

客户端计算组(CCG)营收为76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8%,PC市场的需求呈现出疲软的态势 。

英特尔代工厂的营收,在同比方面实现了7%的增长,这表明了其IDM 2.0战略,在代工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

英特尔预测2025年第二季度

营收在112亿至124亿美元之间,平均值是118亿美元,这一数值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28.1亿美元,该公司对短期市场环境持谨慎态度。

毛利率预期进一步下滑,下滑至36.5%,这是成本压力和竞争加剧持续影响的结果 。

首席财务官David Zinsner指出,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行业也有波动,这是主要挑战,特别是在全球供应链以及潜在关税政策的影响之下,这种情况可能会推高芯片制造成本,进而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一季度运营现金流只有8亿美元,英特尔把2025年总资本支出目标从200亿美元降低到180亿美元,净资本支出预计在80亿至110亿美元之间。

通过优化资产利用以及政府激励来缓解财务压力,运营支出目标被从175亿美元下调至170亿美元,到2026年进一步降至160亿美元,这体现了陈立武上任后对成本控制的重视。

Part 2

战略调整:

陈立武的破局之道

陈立武上任后,迅速启动了英特尔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裁员计划,裁员比例高达百分之二十,大约二点一万名员工受到影响,削减了官僚机构,精简了管理层,还重建了以工程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2024年底,英特尔员工总数从124800人降至108900人,此次又进一步裁员,将员工总数压缩至约87000人,这体现了英特尔对成本控制的决心。

在组织架构调整上,英特尔把网络与边缘事业部也就是NEX,整合到CCG和DCAI当中,以此优化资源配置,并且提升决策效率。

陈立武强调,裁员和重组的目的在于“赋能工程师”,其方式是减少管理层级,并且加快决策速度,以此释放创新潜力 。

然而,大规模裁员或许会带来短期执行方面的风险,比如说士气出现下滑的情况,还有人才出现流失的状况,特别是在半导体行业竞争相当激烈的背景之下。

英特尔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目的是轻装上阵,进而聚焦核心x86业务和代工战略。

4月初,公司作出宣布,要以87.5亿美元估值向Silver Lake Management出售Altera 51%股权,同时保留49%股份,这样做既能减轻财务负担,又能保留未来增长潜力。

此次交易估值较低,原因一是FPGA市场竞争加剧,原因二是英特尔对资金回笼有迫切需求,且相比2015年167亿美元收购Altera的价格 。

英特尔在3月的时候,完成了对SK海力士NAND业务的第二次出售,通过此举进一步精简了业务结构。

陈立武称,剥离非核心资产能助力英特尔,使其集中资源于AI芯片,集中资源于18A制程,集中资源于代工业务,努力在AI PC市场重夺竞争力,努力在数据中心市场重夺竞争力。

在AI领域,英特尔面临英伟达的激烈竞争,其市场份额不到10%,远低于英伟达超80%的份额,英特尔于AI PC领域展现潜力,在数据中心处理器领域也展现潜力。

在CES 2025上,英特尔发布了酷睿Ultra 200系列处理器,该系列处理器基于vPro平台,并且针对AI工作负载进行了优化。

至强6处理器于2月推出,在MLPerf Inference v5.0测试中,其AI性能提升了1.9倍,这显示出了技术的进步。

在代工业务领域,英特尔18A制程预估在2025年下半年进行量产,这一量产能够支持Panther Lake处理器发布,并且计划于2026年达成更大规模的商用。

英特尔代工厂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了7%,这表明它在台积电主导的市场里正逐渐站稳脚跟。其代工业务规模不大,并且面临着台积电和三星在技术与成本方面的竞争,所以短期内很难显著贡献利润。

英特尔面临多重外部压力,

PC市场需求呈现疲软态势,并且在AI芯片市场遭遇失利,这使得其消费级CPU份额出现下滑,从2023年的77.3%降至2025年的60%-65%,而AMD和苹果的份额则分别提升至24.1%和5%-10%。

其次,美国对中国加征34%的关税,这有可能推高供应链成本,进而影响英特尔在全球的竞争力。

《芯片与科学法案》给英特尔俄亥俄州工厂提供了潜在的资金支持,此计划面临着不确定性,英特尔已推迟俄亥俄州工厂建设,展现出在资本密集型扩张中的谨慎态度。

行业竞争与这些外部因素相互叠加,加大了英特尔转型的难度。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充满了挑战。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陈立武能否“力挽狂澜”的关键因素之一。竞争对手的行动也是影响陈立武能否“力挽狂澜”的关键因素之一。英特尔自身的执行力同样是影响陈立武能否“力挽狂澜”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结

英特尔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呈现出公司在转型阶段的复杂状况,营收以及Non-GAAP盈利高于预期,这表明成本控制与业务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净亏损有所扩大,且第二季度指引表现不佳,陈立武上任后,采取裁员、剥离资产以及聚焦AI与代工业务等举措,彰显了破局的决心,不过大规模重组以及外部不确定性也引发了执行风险 。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