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A股市场历经多次风格切换,半导体却经久不衰且仍具掘金机会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5-22 15:01:07     137

流水的行情,铁打的半导体。

自2019年起,A股市场经历了多轮风格转变和核心位置的变动,白酒、医药、新能源等行业依次成为焦点,然而,多数行业在短暂的热炒之后便陷入了持续的调整期。唯有半导体行业始终保持活力,而且每当国际关系遭遇波折和动荡,资本市场便显现出“风高浪急,半导体价格更上一层楼”的鲜明特点。

直到现在,这个行业依然不缺掘金的空间和机会。

设备大放异彩

在整个A股市场,半导体依然有极为显著的成长性和超额收益。

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A股上市公司总体营业收入达到了16.8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38%。同期,这些公司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4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47%。与此同时,申万半导体板块在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483.45亿元,同比增长了16.0%,而归母净利润为92.8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35.4%。

具体到半导体各细分领域中,最亮眼的无疑是设备。

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A股市场中的十四家半导体设备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732.2亿元和177.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3%和37%;同时,这些企业合计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19.0亿元和25.8亿元,同比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15%和37%。北方华创作为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在2024年实现了56.21亿元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这一成绩令人瞩目地超越了中芯国际,从而在A股半导体行业中崭露头角,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盈利之王”。

在4月份的尾声,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以及创业板指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具体跌幅分别为1.7%、5.75%和7.4%。与此同时,半导体设备板块却逆势上涨,涨幅高达2.13%。特别是那些专注于科创板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的基金,如科创半导体ETF,其涨幅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轮半导体设备景气周期可能还远未结束。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存货及合同负债的多少常常反映出行业的繁荣程度;数据的显著上升表明了对设备的需求在上升,而公司也已成功获得了众多订单。在2024年以及2025年第一季度,这十四家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存货总额分别达到了626.9亿元和669.7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34%和27%,这一增长幅度均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同时,它们的合同负债总额也分别达到了192.1亿元和199.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4.1%和6.3%。

另一方面,国内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正步入平台化发展的新阶段,其技术实力和产品线广度的增强,将助力企业拓展新的发展领域。以北方华创为例,该公司在今年3月份正式对外宣布涉足离子注入设备领域,并推出了12英寸的深紫外光刻离子注入设备以及12英寸标准离子注入设备。

与此同时,北方华创完成了对芯源微的收购。芯源微的产品线包括涂胶显影机、清洗设备以及键合设备等。这两家公司之间的业务高度契合。通过此次并购,北方华创得以实现从前道制造至先进封装的全流程设备供应能力的无缝衔接。

如果把视野进一步放宽、拉长,半导体设备的想象力还要大得多。

双重利好共振

半导体设备正面临两大发展机遇。

首先是制造端扩产能。

云计算和AI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对高性能芯片的强烈需求。据中信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预测,到2025年,北美地区的四大云计算公司预计将共同投入高达3450亿美元的资本,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7%。同时,《财经杂志》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25年字节跳动、阿里和腾讯这三家公司的资本支出总额预计将增长约69%。

下游需求旺盛,全球半导体制造业的扩张趋势已然明朗。根据SEMI2024Q4发布的《全球晶圆厂预测》报告,2025年将有18座新的半导体晶圆厂投入建设,届时全球晶圆产能预计将实现6.6%的持续增长。

产能的扩大必然导致对设备的更高需求,此外,芯片性能的增强也在客观上提升了薄膜和刻蚀工艺的需求,从而使得整个设备环节的价值得到显著提高。

除了增量扩张,本土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还将从国内市场存量替换中获益。

2024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颁布了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将140家中国的企业纳入实体清单,这些企业中不乏知名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和半导体材料供应商。而在今年4月份,美国政府更是加大了限制力度,明令禁止英伟达将H20芯片出口至中国。

鉴于实际情况,我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先前已正式声明,美国生产的芯片产品已不再具备安全性及可靠性。面对这一形势,提高国产设备的使用比例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依据广发证券最新公布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所统计的样本中,晶圆生产线共成功中标11台设备。其中,检测设备和离子注入设备占据了多数,国产设备在整体中标率上达到了大约82%。

我国自主替代的发展历程已有数载,时至今日,这一进程依旧充满活力,且任务艰巨,前途漫漫。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揭示,2024年,我国大陆对半导体设备的进口总金额达到了335.1亿美元;据此推算,以495亿美元的国内市场规模为基准,其进口依赖程度竟高达67.7%。

依据最新的国际排名数据,目前在全球半导体设备领域的五大领先企业中,依次为应用材料公司、荷兰的ASML、日本的东京电子、美国的LamResearch以及台湾的科磊(KLA)。在这份全球半导体设备前十强的榜单中,唯一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是北方华创。依据SEMI提供的数据,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实现了1170亿美元的规模,较上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中国大陆的设备投入达到了495亿美元,增幅为35%,在全球市场中所占比例达到了42.3%。

_浪潮半导体滚滚设备怎么样_浪潮半导体公司

中国坐拥全球最大的、增长速度最快的半导体设备市场,然而,尚未出现真正的世界级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这种状况显然难以长久维持。从长远来看,中国必将孕育出世界级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培育出属于自己的阿斯麦和应用材料。

除了设备,材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半导体关键材料市场总额达到143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2%。展望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增至1740.8亿元,同比增长率约为21.1%。在此背景下,CMP、掩膜板、靶材以及先进封装等半导体材料的需求持续旺盛。

近年来,我国材料行业在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众多企业逐步拥有了引入国内供应链的实力。以奥普光电为例,该公司近期宣布与客户达成了一项关于某型号光学系统研发的协议,合同总金额达到了2.97亿元,这一成果充分展示了国内企业在核心光学部件领域的重大突破。

国产半导体设备及材料正处于又一波上升周期,成为当前半导体产业中备受关注的细分市场。鉴于认知门槛较高,投资者在挑选相关投资目标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投资此类行业或许颇具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整体而言,2025年依旧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年份,然而在众多可能受到经济波动影响的领域中,半导体行业却展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成为不确定性中较为稳定的亮点。在我国尚未完全掌握行业主导权的情况下,半导体领域将持续保持其独特的吸引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市值观察,36氪经授权发布。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