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亦庄马拉松赛事之后,人形机器人之间的竞赛再度拉开帷幕。此次竞赛的主题并非奔跑,而是转变为激烈的格斗对决。
5月25日夜晚,在杭州举办的以人形机器人为主角的格斗竞技活动——《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中的机甲格斗擂台赛吸引了众多目光。“我完全没有料到,机器人的对决竟然如此激烈,如此引人入胜。”一位观看比赛的网友在网络上留言评价。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中的机甲格斗擂台赛实行积分规则,比赛分为三个回合,每个回合时长为两分钟。头部和躯干的击中视为有效打击,手部动作的有效打击得一分,而腿部动作的有效打击则得三分。一旦倒地,将扣除五分,若在八秒内无法重新站立,则额外扣除十分,该回合随即结束。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作为主要参赛者的格斗竞技活动,这场赛事在正式竞技环节之前,还特别安排了展示环节。在展示环节中,人形机器人通过灯光与音乐的巧妙融合,完美呈现了它们在协同操作和动态反应方面的卓越能力。
据相关资料显示,此次参赛的机器人型号为宇树科技生产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全身配备了23至43个关节电机,其市场起售价格为9.9万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次大赛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机器人动作的连贯性和专业性,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的表现;其次,是关于人机协作的探讨,即人类如何根据机器人的实时状态灵活调整策略;再者,是人形机器人倒地后能否迅速且顺畅地起身,这涉及到机器人稳定与灵活性的协调,以及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演示素材来自央视新闻,下同
从马拉松到格斗
人形机器人学会了什么
在刚刚落幕的竞赛中,陆鑫所驾驭的AI智能策略师成功登顶,赢得了“格斗之王”的荣誉。那些曾仅见于科幻大片的类人形机器人,近年来正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
从稚嫩学步到操控机甲,在这科技与激情交融的舞台上,人形机器人不仅彰显了其技术优势,更为产业进步带来了新的生机。
揭秘一:人形机器人如何学习格斗动作?
以参与本次赛事的机器人G1为例,该机器人现已掌握了8种基础格斗技巧以及众多组合动作,这些动作涵盖了直拳、勾拳、踢腿等多种形式。
揭秘二:人类如何操控机器人格斗?
在格斗竞技的赛场上,操作员主要依赖语音指令和遥控操作两种手段来指挥机器人,这无疑是一种即时的操控方式,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紧密协作。在比赛前的准备阶段,技术人员已经对“语音控制”这一新颖的人机交互功能进行了测试。
揭秘三:人形机器人格斗能训练哪些能力?
据调查,在真人拳击的较量中,选手们是不允许使用腿部的动作,然而在机器人之间的格斗竞赛中,由于这种对抗不会造成身体伤害,机器人则可以运用腿部技能。在机器人参加半程马拉松的比赛中,其竞争的核心在于耐力和速度的较量,而在格斗比赛中,对机器人的要求则更加侧重于其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的展现。
在赛前训练阶段,我们进行了诸如“耐冲击”“抗高温”等极限训练与检测,其目的在于确保人形机器人在遭遇极端环境时仍能保持行动能力与执行复杂动作的能力。即便遭遇跌倒,它也能模仿人类的姿态,自主恢复站立。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的设备测试员孙宝岩表示,在比赛过程中,一方面机器人需要施展一些较为激烈的动作,另一方面还需应对对方选手发起的猛烈攻势。
在整个过程中,关键在于如何确保自身的平衡,同时在进行攻击时避免被对方击倒,这种平衡能力的考验显得尤为关键。
揭秘四:机器人格斗赛打开了哪些新空间?
本次机甲格斗擂台赛所营造的极端挑战环境,能够推动算法不断进行优化和升级,从而增强机器人的性能,使其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更加出色的作用。
来 源: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