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能改好,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好?”
在三月的一次内部交流会上,蔚来汽车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斌深入探讨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话题,同时推出了全新的“基本经营单元”管理体系,旨在模仿小鹏汽车的成功逆袭策略。
但小鹏的“瘦身经验”,蔚来学不来。
5月21日,小鹏汽车对外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出公司距离实现盈利的目标正逐步接近。
在第一季度,小鹏公司的营收达到了158.1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1.5%。同时,其毛利率也实现了显著提升,达到了15.6%,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7个百分点。此外,公司在这段时间内共交付了9.4万辆汽车,这一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了330.8%。
众多人士疑惑,为何我们能在第一季度展现出卓越的业绩?小鹏汽车的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坦诚表示,这主要归功于我们在组织架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技术实力和经营策略等方面的全面进步。正是这种持续提升的综合能力,使得小鹏汽车坚持AI技术驱动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稳健发展的初步成果。
在过去的两年间,小鹏汽车实现了令人瞩目的逆袭,这一现象在业界广为人知。从外部观察者的角度分析,其实现这一逆境翻盘的关键因素包括:成功打造爆款产品、有效控制成本以及进行管理层面的革新。
尽管这一方法论的整体框架是直观明了的,然而,要成功模仿这种逆袭却并非易事。由于各企业间的差异、各自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所属行业的具体情况,使得这种逆袭的策略难以被普遍采纳。
更不用说,汽车领域的竞争是一场漫长的战役,小鹏汽车尚未证实其变革后的新体制是否能够应对更长期的挑战,是否存在重蹈旧辙的风险。
这恰似一个人在成功减去体重后,至关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维持体型,防止再次增肥。
“瘦身”后的小鹏汽车,跑得更快了。
一季度通常被视为汽车行业的淡季,然而小鹏汽车却实现了显著的增长,其在一季度交付了94008辆汽车,这一数字较2024年同期增长了330.8%,远超了之前设定的93000辆的交付目标。不仅如此,这一成绩还超过了理想汽车(交付了92864辆)和零跑汽车(交付了87552辆),使得小鹏汽车在第一季度的新势力销量中位居首位。
小鹏汽车目前市场表现抢眼的车型有MONA M03、P7+、X9、G6以及G9等。特别是MONA M03,自上市以来8个月内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0万台,成功夺得A级纯电轿车销量头名;P7+自上市5个月后,已经实现了第5万台的下线;进入3月,小鹏G6和G9进行了改款并投入市场,这两款车型在4月份的首月交付量就超过了7500台。改款小鹏X9在4月上市,并对一季度财报产生较多的贡献。
与追求通过高价格实现高利润率的做法相异,小鹏汽车目前采用的是低成本策略,然而其毛利率依然保持在较为良好的水平。
2025年的第一季度,小鹏的毛利率攀升至15.6%,这一数字比2024年同期高出2.7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汽车业务的毛利率达到了10.5%,相比2024年同期增加了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同样注重性价比的零跑,其同期的毛利率仅为14.9%。
小鹏汽车的财务与会计副总裁吴佳铭指出,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归功于成本控制和规模经济的双重作用。
他坚信,公司的毛利率仍有上升潜力。首先,需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一季度小鹏的平均售价可能为全年最低,而后续推出的新车将逐步提升平均售价。其次,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逐步降低成本。再者,依据对第三、四季度的销量预测及销售潜力分析,公司有望实现更大规模效应,从而降低配置成本,提升车辆利润率。
自2023年起,小鹏汽车在推出“扶摇”平台之际,便明确指出,借助这一平台,新车型研发的时间将较以往减少20%,且该平台下的零部件通用化程度最高可达到80%。截至目前,小鹏的新车型(MONA M03除外)已普遍采用这一架构。
在动力电池这一成本较高的领域,小鹏汽车的多款新型号纷纷采用了共享策略。其中,小鹏P7超长续航MAX旗舰版车型配备了与G6、G9相同的5C超充AI电池,该电池能够承受高达821V的电压,并且其峰值功率可达540kW。
此外,众多部件在改款后的车型中得到了共用,例如方向盘和车窗控制键等。在辅助驾驶方面,小鹏新款车型配备了图灵AI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软硬件的整合有助于更有效地分摊研发和硬件采购等费用。
何小鹏表示,小鹏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平权”的发展理念,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先进技术的普及门槛。以即将推出的MONA Max为例,这款产品在15万元的价格区间内,同样具备了城市辅助驾驶的功能。
小鹏“瘦身”后,蔚来也尝试效仿。
首先,公司致力于开发一款热门产品。蔚来汽车旗下的第三品牌推出了首款车型“萤火虫”,其起始售价被设定为11.98万元。
在10万元左右的价位区间,市场占有率极高。到了2025年的第一季度,国内市场在10万元以下以及10至15万元区间的汽车销量总和已经超过了300万辆,这一份额已经超过了整个市场的60%。
自4月底开始交付至今,萤火虫的销量并未达到预期。进入5月的第二周,小鹏M03的周销量已经攀升至3.2万辆,而萤火虫的交付量却只有470辆。面对萤火虫的销售目标,蔚来汽车的李斌表示,这款车型有望成为销量领先的高端小车之一;从长远角度考量,他期望萤火虫能占到公司总销量的约10%。
图注:小鹏MONA M03
尽管两者价格区间相仿,然而小鹏MONA M03与萤火虫在产品定位上存在显著的不同。
蔚来将萤火虫车型定位为高端智能电动微型车,与MINI、smart等知名品牌相竞争,主要突出其设计风格、安全性能以及智能化特点,然而这一细分市场在国内的需求并不旺盛。与此同时,M03车型则专注于满足大众家庭用户的需求,集中关注消费者对于纯电动汽车在空间、续航能力以及外观等方面的核心需求。
蔚来身上常承受着“重负”,在相继推出第二个品牌乐道和第三个品牌萤火虫之际,它并未如小鹏那般在多款车型间全面共用核心零部件,而是致力于打造各品牌间的独特性。
蔚来今年的改款车型依然选用400V的技术平台,与此同时,乐道的新车型则搭载了800V的技术平台。在电池配置上,蔚来提供了75度、100度和150度三种不同容量的电池包,而乐道则推出了60度和85度两种电池包,萤火虫则仅提供42.1度的电池选项。因此,蔚来第五代换电站必须具备兼容这六种不同类型电池包的能力,而这其中仅电池采购成本就构成了不小的开支。
实际上,蔚来与小鹏在发展道路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小鹏所采用的方法论在蔚来身上可能并不完全适用。这好比一位高端餐厅的经营者试图向快餐店的经营者学习经营之道,结果可能会因为环境不适宜而导致效果不佳,甚至事与愿违。
根据蔚来的既定计划,其主品牌致力于开拓豪华车领域,而乐道品牌则专注于主流的高端市场,萤火虫品牌则定位于十万级别的中高端小车市场。尽管价格区间有所下降,但各个细分市场仍需保持“高端”、“个性”的品牌形象。
小鹏汽车专注于“性价比”这一标识,不论是面向低端还是高端市场,都致力于成为该价位区间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在财报电话会议中,何小鹏表达了他的愿景,即在小鹏汽车中广泛推广AI技术,让高端科技变得更为普及,实现“高端技术,全民共享”。
他透露,小鹏汽车计划在今年6月推出G7,这款车型属于25万元级别的SUV市场;到了第三季度,全新一代的P7将问世,其定位为30万元级别的豪华运动型轿车;而在第四季度,鲲鹏超级电动车型将逐步实现量产,这将使得一款车型具备双重功能。
蔚来和小鹏将盈利时间点都定在今年第四季度。
今年二月,李斌揭晓了他个人的VAU(愿景行动升级)计划:其核心愿景是销量目标实现翻倍,力争在2025年的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的盈利,并持续强化体系化的能力;在行动层面,他将致力于树立销量终端意识,设立CBU(基本经营单元),并持续推行Cost Mining(成本挖矿)策略,倡导“能省则省,该花则花”。
蔚来公司设立了CBU,确保每个主要部门都配备了独立的成本核算机构,专门负责核算各部门在不同项目中的实际支出和预计支出。自4月份萤火虫车型上市发布会以来,直至改款后的ES6/EC6车型上市,我们已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变革。甚至,蔚来公司还选择将发布会以线上形式举行,以此进一步削减成本。
蔚来在2024年全年的净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了8.1%,达到了224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第四季度的亏损高达71.1亿元,同比增长了32.5%,这表明蔚来距离实现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较之下,小鹏汽车的净亏损已由去年同期的13.7亿元以及去年第四季度的13.3亿元,降至今年第一季度的6.6亿元。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作出承诺,表示公司将在本年度的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并力争实现全年的规模自由现金流。
小鹏公司除了采纳了热销产品策略以及成本管控措施,还特别注重企业结构的调整。该公司曾一次性更换了10位高级副总裁,并对30个一级中心的85%负责人进行了重新配置,同时在研发、采购和生产等多个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然而,何小鹏仍旧认为自己并未完全掌握管理方法。他坦言:“在组织管理方面,我历经多次创业,每次都面临重重挑战,每遇困境都会进行深刻思考。尽管我反思颇多,但在新的领域和更大规模的组织中,我依旧可能重蹈覆辙。”
与理想和小鹏形成对比,蔚来面临的一个更为实际的问题在于,其高额的研发投入并未直接转化为相应的销量增长。
2024年,蔚来汽车销量达到22.2万辆,其研发投入高达130.37亿元,平均每辆车的研发成本为5.87万元;小鹏汽车年销量为19.01万辆,研发支出为64.6亿元,单车研发成本为3.4万元;理想汽车年销量为50.05万辆,研发费用总计111亿元,单车研发成本为2.22万元。对比来看,蔚来在车辆研发成本方面,其研发效率不及理想和小鹏。
在过去的两年间,蔚来不仅成功推出了两个新的品牌,而且在技术研发上采取了全面布局的策略,涉猎了芯片、操作系统、换电技术以及智能驾驶等多个领域的12项核心技术。然而,这种全方位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被分散。
蔚来公司已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着手进行整改。具体措施包括:针对备受争议的手机业务,自去年12月起,公司对资源分配和人员规模进行了大幅调整;将手机软件团队整合进数字座舱团队,并对重复的岗位进行了大量精简。
从小鹏研发体系来看,资源复用是趋势之一。
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披露,小鹏机器人的EEA架构由汽车EEA架构部门负责构建;机器人关节部分则由小鹏三电动力团队负责研发;而机器人的“脊椎”、“小脑”以及“大脑”则是由小鹏机器人团队联合自动驾驶团队和自动化团队共同进行研发;此外,所使用的芯片也源自小鹏自研芯片团队。
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车企在盈利和开支的每一分都显得至关重要。
小鹏通过爆款策略、成本管控与组织架构革新,成功开辟了一条通往盈利的道路,并向着实现盈利的目标迈进,然而,此刻还不能过于庆祝。与此同时,同样迫切希望扭亏为盈的蔚来,正尝试效仿小鹏的“逆袭”之路,其战略方向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