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心智观察所
1853年7月8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过去十多年。
四艘美国蒸汽军舰打破了日本浦贺湾的宁静,它们黑色的船身,冒着浓烟的烟囱,让日本民众惊恐不已,被称之为“黑船”。这些舰船由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带来了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的国书,要求日本结束长达两个世纪的“锁国”政策。
这四艘军舰,其中包括旗舰“萨斯奎哈纳号”以及“密西西比号”,它们搭载了先进的蒸汽动力系统,还配备有64门帕克斯汉大炮,其火力远远超过日本木质帆船,象征着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美国的军事自信。
德川幕府为维护自身统治,为抵御外来宗教,为抵御殖民势力,从1630年代开始实施严格的闭关政策,只允许中国和荷兰经由长崎出岛开展有限贸易,禁止日本国民离开本国,禁止日本国民与外国人接触。
佩里站在甲板上,向幕府官员宣称美国决心与日本建立友好关系,开放日本港口以便美国进行贸易 ,他在官方记录中进一步阐明此次远征的目标是与日本建立商业交往 ,并让日本人深刻认识到美国的实力与重要性 ,这一声明揭示的不止是贸易目的 ,背后更是美国以工业与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外交自信 。
佩里带来的蒸汽船是技术象征,佩里带来的近代火炮是技术象征,佩里带来的蒸汽船是武力威慑,佩里带来的近代火炮是武力威慑,佩里甚至威胁,若不达成协议,他将率领更多舰船返回,他将迫使幕府屈服。
幕府深受震撼,因而无力抵抗。时任幕府首席老中阿部正弘曾发出感叹,他说:“当我们看到黑船时,烟雾直冲天际,炮口闪烁着光芒,这时我们才明白,锁国根本无法抵御这样的力量。”
次年3月31日,日本被迫签署《神奈川条约》,该条约规定开放下田和函馆港口,允许美国设立领事馆,并且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这标志着锁国时代的终结。在那一刻,美国以自信的姿态,凭借工业革命取得的成果,强行叩开日本国门,彰显了其作为新兴列强的全球贸易雄心。
时光流转至2025年4月,历史却呈现出戏剧性的反转。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行政命令,该行政命令针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高额停靠费,他声称做出此举的目的在于保护美国经济利益,以此应对中美贸易战的升级。
别觉得这仅仅是特朗普个人随意想出的主意。美国政府换届前夕,拜登政府针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业发起的301调查结果报告公布了,报告指出,中国在商业船队等领域的影响力持续增强,这有可能给美国企业和经济带来额外的负担或者限制。所以依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能够对华提起诉讼。
报告指出 如今 美国在商业造船领域排名世界第19位 美国每年建造的船只不到5艘 而中国每年建造的船只超过1700艘 1975年 美国排名第一 美国每年建造的船只超过70艘
美国国会拟议的《美国船舶法案》提议十分夸张,它提出要对在中国船厂维修的挂美国船旗的船只征收200%关税,还要求未来15年内中国输美货物至少10%由美国建造和注册的船舶运输。
昔日佩里用“黑船”逼迫日本开放港口,到如今特朗普时代凭借港口费用和高关税限制中国船只,美国的政策从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转变为孤立与保护主义,实在令人感慨。1853年日本实行锁国,是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文化戒备以及自我封闭;如今的美国,在面对中国造船业崛起时,同样表现出不自信与退缩 。
佩里的“黑船”曾是美国力量与进取的象征,如今特朗普的港口费用却暴露了美国面对中国“新黑船”时的无力,还暴露了其焦虑,这也折射出美国在全球海上霸权方面的衰落,以及在工业实力上的衰落。
这种不自信的根源,深深扎根于中美造船业存在的巨大差距。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商船建造市场所占份额超过50%,而美国仅占0.13%,中国的造船能力约是美国的232倍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达到5570万载重吨,这一数字在全球占比为55.7%;新接订单量达到1.06亿载重吨,在全球占比74.1%;手持订单量达到1.92亿载重吨,于全球占比63.1%。相比之下,美国全行业手持订单只有23.5万吨,这一数量等同于中国单一大型船厂的产量,并且美国全行业手持订单几乎全部依靠1920年《琼斯法案》规定的国内航线需求。
美国造船业的衰落起始于20世纪后半叶的去工业化浪潮,二战期间美国造船业达到顶峰,当时28小时就能生产一艘万吨级“自由轮”,且年产量超过5000艘,为盟军的全球运输提供了支持,1975年美国依旧是全球造船业的头号强国,商船订单超过70艘,还雇佣了18万工人。
然而,制造业向亚洲转移,美国造船厂因劳动力成本高昂,平均每小时工资约为中国船厂的10倍,且设施老化,又缺乏创新,所以逐渐丧失竞争力。1987至1993年间,美国仅售出8艘总吨位超1000吨的商船,行业萎缩超70%。如今,美国只剩下少数军用船厂,比如纽波特纽斯和英格尔斯,主要服务海军订单,不过质量问题频发。请你提供一下需要改写的句子内容呀,这样我才能按照要求进行改写。
反观中国,造船业能够崛起。这得益于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从2000年代开始,中国借助“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通过整合供应链,加大研发投入。从而迅速在全球排名中跻身第一。2024年,中国船厂交付了多艘大型豪华邮轮,其中包括“爱达·魔都”号,该邮轮排水量13.55万吨,建造时需要3.5万吨钢材、4000公里电缆,耗费230万个设计工时,这彰显了中国船厂复杂的工程能力。
中国攻克了LNG运输船的关键技术,像殷瓦钢技术,打破了法国GTT公司的垄断局面。2024年4月,中船集团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了18艘大型LNG船订单,订单价值55.8亿美元,创下了全球单笔订单的纪录。除此之外,中国在绿色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甲醇燃料船和电动集装箱船的国产化率超过了90%,出口额同比增长了58.7%。
这种力量对比发生了逆转,这与1853年“黑船来袭”给日本带来的冲击极为相似。佩里的蒸汽船使日本直接面对技术落后的状况,进而动摇了幕府的自信。如今,中国拥有现代化商船舰队,其中包括超大型集装箱船以及LNG运输船,这一舰队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美国工业基础的薄弱 。
中国船厂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其创新能力十分突出,这如当年的“黑船”一样,令美国决策层感到震撼。与此同时,中国航运业增长速度很快,这一点不容忽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全球前三大海运商中占据一席之地,按集装箱运力计算,助力中国在2024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船东国。其货船为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提供服务,展现出中国航运业的崛起,也体现了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 。
1853年,日本的锁国政策崩溃了,原因是技术差距和外部压力,如今,美国的保护主义措施同样难以应对中国的工业优势。
特朗普推行港口费用和高关税,2023年启动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这表面上是为保护本土产业,实际上是对工业衰落的慌乱回应。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301调查报告指责中国以“不合理”政策主导全球造船业,却忽略了美国自身去工业化的根源。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指出,在他此前主持的一份名为《The World China Made》的报告中提到,中国借助“中国制造2025”,于船用钢材领域取得突破,于船舶设计领域取得突破,于智能制造领域取得突破,在2024年生产出超过10亿吨钢材,此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而美国仅生产8000万吨 。中国部署了350万个5G基站,美国部署了10万个5G基站,中国的5G基站部署支持了智能船厂的自动化生产,进一步拉开了差距。
美国尝试借助高关税以及补贴来振兴造船业,然而效果不太显著,并且还有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亚当·斯密早在1776年就发出了警告:“禁止一个伟大的民族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或者按照自身的判断以最有利的方式运用资本与产业,这是对人类最神圣权利的明显侵犯。”特朗普推行的港口费用以及高关税,不但使国内物价上涨,还可能降低美国在全球贸易里的竞争力。
《琼斯法案》保护了美国国内航线,然而却推高了成本,从洛杉矶到夏威夷的集装箱运输费用是从洛杉矶到上海的10倍,这使得夏威夷物价高企,200%的维修关税和港口费用会进一步增加航运成本,可能推高美国消费者物价,而对中国的实际影响微乎其微。
历史给出了警示,1930年的《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加剧了大萧条,其方式是提高贸易壁垒,时任美国商务部长科德尔·哈里斯在1995年曾指出,《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提高了贸易壁垒,还加深了大萧条,它告诉人们经济孤立带来的是苦难,而非繁荣,如今的保护主义或许会再次走上老路。
2024年,中国船舶出口到美国的份额仅占其总出口的1%,多元化供应链以及90%以上的国产化率让其几乎不受美国制裁影响,另外,中国船厂的订单主要来源于亚洲、欧洲和中东市场,像卡塔尔的LNG船订单,展现出了全球竞争力。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美国造船业的衰落不只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更是供应链以及人才出现全面萎缩的情况。美国造船业因为熟练工人流失,还因为供应商破产,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一艘3000TEU(标准集装箱单位)的普通集装箱船,美国船厂的造价要高于中国24000TEU的巨型船,而且工期也更长。相比之下,中国依靠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顶尖院校,每年培养出数千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支撑了行业的持续创新。
特朗普所推行的港口费用举措,从表面上看属于经济保护主义行为,实际上却是美国自信走向崩塌的一种体现。在2023年,中国对全球南方地区的出口出现了激增的情况,借助转运的方式绕开了美国的贸易壁垒,展现出了灵活性。中国进行的绿色投资,像在匈牙利建设的CATL电池工厂以及在巴西建设的BYD汽车工厂,进一步稳固了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如今,美国海军的造舰能力也让美国人感到忧虑。在2025财年,美国海军打算只采购6艘舰艇,与此同时,还要退役19艘舰艇,这使得舰队规模降到了不足300艘,创下了25年来的最低纪录。相比较而言,自2020年起,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就已经超过了美国,在2024年还交付了多艘先进驱逐舰和潜艇。美国《防务新闻》指出,海军造舰能力出现萎缩,这使得美国难以维持全球海上霸权,特别是在亚太地区,美国正面临来自中国的挑战。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这样警告:一个不能生产自己船舶的国家,是一个将主权拱手让与他人的国家。一个不能生产自己飞机的国家,是一个将主权拱手让与他人的国家。一个不能生产自己机器的国家,是一个将主权拱手让与他人的国家 。佩里在1853年以“黑船”宣告美国的崛起,彰显了工业革命的自信与力量 。特朗普在2025年以港口费用和高关税承认了美国的退缩,暴露了面对中国“新黑船”的焦虑与无力 。
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曾指出,一个大国的实力与它的工业能力直接相关 ,当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基础受到侵蚀 ,它投射力量和维持全球影响的能力就会减弱 。历史已经证明,日本在遭遇“黑船”冲击之后,通过明治维新达成了现代化,如今,美国要是不能正确面对自身的短处,重新振兴造船业以及工业基础,这场自己设定的“新锁国”,只会加快其海上霸权的消失,就如同当年的德川幕府在黑船的阴影笼罩下走向终结一样。
面对关税战,中国做出了回应,有相应的表现,这堪称东方大国凭借实力与工业能力作为后盾展现出的外交自信,当下的情况,就如同过去那个时候 。
来源|心智观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