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Annalee
5月13日,京东集团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其业绩显著超越了市场普遍的预期。
自今年起,京东动作不断,由此吸引了消费领域与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在第一季度结束之际,京东凭借3011亿元的营收额,实现了15.8%的同比增长,这一成绩超过了市场原先预期的11%至12%。
尤为重要的是,京东的业绩提升不仅得益于核心领域的持续稳定发展,还显著表现在其多元化领域的并行增长之中。具体来看,日用品类别的收入实现了14.9%的同比增长,第三方平台业务增长了15.71%,而达达、京东产发、京喜以及海外市场等新兴业务板块也实现了18.1%的同比增长。
在中国市场逐步回暖的大环境下,京东凭借技术创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通过不断革新供应链,持续提升“物美价廉”的消费感受,从而开启了两位数增长的崭新篇章。
从基本盘延伸,优势全面扩大
过去的一季度,京东从方方面面都呈现出了远超市场预期的表现。
5月13日,京东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情况。该季度公司收入达到了3011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8%,创下了近三年来最高的同比增长率。这一增速超过了同期大盘增速的3.4倍。此外,公司旗下的各项业务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整体业绩可谓是收获颇丰,堪称一个硕果累累的季度。
观察京东的根基业务,得益于全国范围内的补贴政策以及春节、年货节等促销高峰,家电、通讯设备、数码产品等类别业绩显著。据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3C家电板块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442.9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1%,增速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新高。
然而,不论是国家补贴还是节日促销,它们都仅仅是推动收入上升的助推器;真正促使增长的根本动力,还是京东所实施的多项战略,正是这些战略撬动了增长的杠杆。
京东先前公布了针对2025年的家电家具发展蓝图,该战略明确提出以“政策高效实施、服务品质提升、生态合作共赢”为宗旨,致力于全方位推动整个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环保化方向迈进。此外,自2025年起,京东实施了新品培育的“百千亿”战略,借助百亿级流量和资金支持品牌壮大,旨在达成60000款新品年销售额超过百万的目标,6000款新品年销售额突破千万,以及600款新品年销售额达到亿级。
京东凭借对流量、物流以及数字化运营能力的有效整合,在第一季度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的整体形势下,成功抓住了发展良机,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稳固了其领先地位。
除了核心的3C业务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之外,日用品类别的增长也颇引人注目。
京东集团的财务报告显示,日用品收入实现了14.9%的同比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超市商品的销售额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同时,无论是营收还是用户规模,都呈现出稳定的上升势头。
在这个消费渠道繁多、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日益增强的时代背景下,京东为了激发日用品类别的销售增长,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京东美妆此前走进高校校园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京东超市投入了高达35亿元人民币,采取了包括价格优惠、品牌培育、流量扶持、供应链改进以及直采直发在内的五大策略,最终实现了对补贴后产品价格的优化,降幅达到20%,并有效促进了2.6万种农产品的销售增长。
京东在第一季度将都市美妆市场作为战略重心,携手莱铂妮、Crocs、Massimo Dutti、CLOT等众多知名时尚品牌共同推出新品,充分展现了其平台优势以及卓越的供应链整合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美妆与修丽可共同出席了世界抗衰大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抗衰老护肤领域的创新成果。同时,得益于与修丽可的紧密合作,京东美妆实现了显著的增长,因而荣获了修丽可特别颁发的“全球增长战略合作伙伴奖”,荣膺其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合作伙伴。
硕果累累的背后,是京东不懈地培育着消费市场的这棵巨树。伴随着国内消费活力的持续增强,京东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服务的不断提升,以及对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持续优化,它迅速在“品质、效果、销售”三位一体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与员工和合作伙伴携手并进
实际上,在分析京东集团业绩提升的过程中,创始人刘强东亲自驻守前线,积极投身于业务创新和整体战略的把握,这一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知情人士透露,在2024年,刘强东为京东管理层开展了1800场培训,频率高达每周至少4次,内容涵盖战略规划、业务策略、团队建设以及用户体验等各个方面。在指导过程中,他倾注心血,以至于声带受损,声音变得沙哑。
而且,在业务指导之外,刘强东还持续在集团内弘扬“以人为本”的宗旨,他致力于确保员工享有尊严和体面的职业环境。
刘强东在创业早期便提出了“三毛五理论”,据他所述,若京东能够实现一元利润,他不会独吞,而是会分出七毛,将剩余的三毛作为合作伙伴的份额;在七毛中,他又将三毛五分给团队,剩下的三毛五则用于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
京东自创立至今已走过27载,其经营理念始终如一,贯穿于集团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自1998年于中关村仅三尺宽的柜台起,刘强东在招募员工时便与他们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直至十年前的4月28日,京东正式设立“配送员”这一职位,随后该节日进一步升级为“一线员工日”,服务范围也从最初的快递员拓展至外卖配送员、家政保洁员等多个一线岗位。
京东是首个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
目前,京东的员工规模已突破72万大关。今年,京东再创新举,成为国内首家为全职外卖配送员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企业,同时负责他们个人的缴纳份额。这一行动充分体现了京东在制定政策时,真正将员工的利益放在了首位,用心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
因此,刘强东在今年三月在朋友圈中感叹,去年是他创业二十载中最有成就感的一年。那是因为,仅仅作为快递员,就有1200多位同事退休了。他们不仅每月可以领到平均5350元的退休金,还可以一次性取出数万元的公积金,并且还能享受到全面覆盖的医疗保险。
与合作伙伴携手并进,亦或是对员工倾注心血与关爱,这些举措均促使京东集团形成良性循环,使其在稳步增长、推动创新、扩大就业等多个领域发挥民营企业的先锋作用,并切实达成了高质量的发展与创新目标。
抢占先机,“又好又便宜”赢得用户
那些充满活力的人常常能够为周围的人传递积极的情感价值,同理,充满活力的企业同样能够为整个市场带来生机勃勃的活力,进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京东正是这样,它早早地看准了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早早地与众多品牌建立了紧密的深度合作,早早地致力于实体经济,不遗余力地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自2017年开始全面进行技术革新,至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集团在研发领域的投资总额已累计超过1,456亿元人民币。现阶段,公司内部运行着超过1.4万个智能体,而且这些智能体正逐步进入更为深入的运用阶段。
尤为关键的是,京东的技术研发始终不懈,旨在推动整个社会的成本降低与运作效率的提高。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在电话会议中透露,公司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搜索和推荐系统进行优化,并不断尝试引入更多创新性的AI应用,例如更高效的智能导购服务。同时,在供应链的一端,京东不断为商家提供基于AI的工具更新,以助力商家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此外,京东还计划运用AI技术来增强自营采购和销售环节在货源寻找、商品选择和定价等方面的运作效率。
除此之外,京东的能量显著之处还在于其对线下商业形态的深入挖掘以及对整个实体经济的不断拓展。
京东于一个月前宣告启动一项总额达2,000亿的出口转内销支持方案,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大举采购价值不低于2,000亿元的出口转内销产品。到4月底,超过万家企业已与京东展开实质性采购谈判,此举不仅助力外贸企业迅速进军国内市场,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物美价廉的外贸商品。
京东推出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
京东为香港消费者提供了涵盖所有品类的“高价赔偿”服务,并且对香港的商家实施了“全年零佣金且免收年费”的优惠措施。此外,京东在伦敦开展了全品类在线零售品牌Joybuy的试运营,该品牌依靠京东的供应链及物流优势,目前在伦敦地区已实现了当日及次日送达服务。柬埔寨和澳大利亚新设了服务点,并对当地消费者提供了所有品类商品的免费送货服务,目前京东全球购的“海外包邮区域”已经扩大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等共计9个国家。
京东MALL已在全国18个城市成功设立了20家分店,每家门店都能提供超过20万种商品的全渠道销售。京东七鲜正加快在华北地区推广“1+N”模式,预计年底前将实现京津地区的全面覆盖。同时,京东养车携手20余家汽车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创建了“京东养车焕新品牌联盟”,借助全国超过2200家门店,全力激发汽车后市场的消费潜力。
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入理解和优质服务助力京东实现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订单量的频繁与庞大;持续加强供应链体系的建设为京东带来了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的双重效益;而持续对技术研发及线下实体业务领域的长期投资,则为京东构筑了持续稳定的增长动力。
一季度取得的显著业绩展现了出色的成效,然而,对于京东而言,其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增强以及业务生态系统的多样化与稳健发展,预示着京东的发展潜力远非这些成绩所能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