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正以惊人速度重新定义被美垄断的科技未来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5-19 09:02:23     122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16日,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者西蒙·库珀撰写了一篇名为《中国如何赶超硅谷》的文章,其中高度赞扬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显著成就。

文章从历史的长河中感慨万分,指出我国,这个曾被视为美国硅谷精英眼中的“代工厂”,如今或许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重新塑造着曾经被美国所主导的科技未来。硅谷所面临的真正危机,或许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竞争的压力,更深层次的问题可能在于美国政府内部早已存在的价值观念的巨大分歧。

在2008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数量变化趋势图,由美国知名智库大西洋理事会提供。

西蒙指出,自爱迪生以来,美国不断塑造着全球科技的发展方向,这一过程也使得该国不时陷入被其他国家赶超的担忧之中。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担忧苏联在太空竞赛中的领先地位,而到了80年代,则又对日本在汽车领域的强势感到忧虑。

然而,直至现在,美国才迎来了首个真正的对手:这个对手不仅具备必要的制造业规模,而且在消费市场及科研实力方面也堪称强劲——那就是中国。中国与硅谷之间的竞争已经正式拉开帷幕。

今年,令人意外的是,美国科技行业的巨头们齐声惊叹,一致认为中国在此次竞争中“已经取得了领先优势”。

谷歌前首席执行官施密特曾断定我国AI发展落后于美国,但现已改观,他频繁重申我国在众多技术领域与美国平起平坐,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美国;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英伟达的掌门人黄仁勋对此表示高度赞同,并随声附和我国在AI领域并不处于劣势;美国防务领域的“新秀”安杜里尔的创始人帕尔默·拉基发出警告,指出我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三百五十倍;而优步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则直言不讳,认为若想预见在线食品配送行业的未来,不应前往纽约,而应前往上海……

西蒙指出,到2030年,全球或许普遍采用中国生产的设备,运行中国开发的AI软件,驾驶几乎完全自动化的中国电动车。

审视硅谷杰出人士的举动,西蒙不禁感到惊讶:过去,硅谷仅将我国看作一个单纯的生产制造地。现今,诸多企业纷纷试图在中国技术发展的未来分一杯羹:例如,知名的硅谷风险投资机构Benchmark Capital因大规模投资中国AI企业,引发了特朗普政府的强烈不满,进而招致美国财政部的调查;而在今年二月,特朗普的忠实盟友马斯克,也选择将特斯拉的第一个海外储能超级工厂设在了中国。

尼克·丹顿,曾供职于《金融时报》,如今身份已转变为投资者,他这样总结道:“不管他们是否愿意接受,他们已然成为了‘中国必胜论’最坚定的支持者。”

长期以来,美国方面对中国频繁冠以“技术剽窃者”的贬义标签,然而,在当前的局面下,西蒙不禁提出了一个疑问:若中国已从所谓的“剽窃者”转变为“超越者”,那么硅谷及其与美国之间的联系又将如何演变?

他的回应是:美国未能再次满足硅谷的期待,或许这个国家并不足以匹配那些拥有远大理想的未来主义者。

去年,西蒙指出,硅谷的科技巨头们与一位倡导化石能源及工厂岗位的“怀旧派政治家”——特朗普,形成了一个不稳定的同盟,目的在于换取对方对放宽政府监管的承诺。

就在他们参加特朗普总统的就职典礼之际,我国一家人工智能领域的初创企业推出了性能与美制同类产品相当,同时成本更低、能效更优的人工智能模型。

冲击尚未消退,紧接着,我国企业又推出了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同时,我国手机厂商也推出了与苹果最新iPhone相匹敌的手机。然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此期间,代表着美国未来的特斯拉公司,其股价却遭遇了严重的下跌。

在西蒙看来,美国本有破局之策。

他坚信,正如美国前国务卿的常务副手坎贝尔以及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战略倡议”的负责人杜如松在《外交事务》一文中所强调的,美国不应轻视中国,而应向中国学习,携手其历史盟友共同打造一个庞大的经济区域,利用规模效应为全球未来科技标准打下坚实基础。然而,特朗普的做法却与之截然相反,他不仅疏远了盟友,还大幅减少了科研资金的投入。

在文章的收尾部分,西蒙提到,硅谷的辉煌财富主要是在二十年前积累起来的。他通过丹顿的话语发出警示,指出若特朗普政府持续在贸易与移民政策上采取倒行逆施的举措,那么与“中华圈”相比,硅谷因规模较小,将面临被长期淘汰的巨大风险。

他留下了一句充满深意的言辞:“这并非仅仅是夸张之词——切莫忘记,往昔岁月,英国的船舶制造业曾一度傲视群雄,独步天下。”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