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直言小鹏汽车“目前还在ICU门口”。
小鹏汽车预计 2025 年总销量会有翻倍以上的增长。这得益于其经营能力的提升、技术降本以及更大的规模效应。并且小鹏汽车今年四季度有希望实现盈利。近日,在小鹏汽车 2024 年第四季度财报业绩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做出了这样的表示。
摆脱“烧钱”魔咒,小鹏汽车的底气来自于持续改善的财务指标。2024 年第四季度的最新财报数据表明,小鹏汽车在该季度的营收为 161.1 亿元。这一营收数据同比增长了 23.4%,环比则增长了 59.4%。该季度的总交付量达到了 91507 辆,创造了单季度交付量的历史新高。尽管小鹏汽车仍亏损了 13.3 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收窄。同时,小鹏汽车的盈利能力在持续改善,汽车毛利率达到了 10%,同比提升了 5.9 个百分点,并且实现了连续六个季度的增长。
2025 年之后,车市竞争持续加剧,造车新势力的市场格局有了明显改变,然而小鹏汽车的销量增长态势依然强劲。今年 1 月,小鹏汽车凭借 30350 辆的月销量,在间隔 2 年 4 个月后再度超越理想汽车,重新回到造车新势力的首位。今年 2 月,小鹏汽车的交付量达到 30453 辆,连续 4 个月的销量都突破了 3 万辆。
小鹏汽车今年开局的销量增长,主要是由小鹏 MONA M03 和小鹏 P7+带来的。其中,特别是小鹏 MONA M03,自上市之后,连续 6 个月单月交付都突破了万辆,并且连续 3 个月交付超过 1.5 万辆,它已然成为了小鹏汽车的主力车型。
近日,小鹏汽车给出了第一季度的交付指引。这个交付指引的范围是 91000 辆至 93000 辆。同时,同比增长幅度为 317%至 326.2%。此外,小鹏汽车还给出了营收预期,营收预期为 150 亿元至 157 亿元,同比增长 129.1%至 139.8%。
市场戏称小鹏汽车近期的状态为“从 ICU 到了 KTV”,然而何小鹏在回应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小鹏汽车“目前仍在 ICU 门口”。
资本逐渐趋于理性之后,对新能源汽车的“自我造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小鹏汽车连年亏损的情况需要尽快扭转。
不过,小鹏汽车想要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仅靠一款售价最低的 MONA M03 的热销是不够的。因此,降本增效成为了小鹏汽车今年最为重要的事情。
今年 2 月下旬,何小鹏又发出了全员信。在这封内部信里,其长度为 1100 字。在这封内部信中,何小鹏一共提及了效率这个词 23 次,还提及了提效这个词 23 次,以及增效这个词 23 次,同时也提及了相关的字眼 23 次。
小鹏汽车规划中,将通过技术自研来重构成本结构,这是降本增效的重要部分。按照规划,2025 年小鹏汽车会投入 95 亿元用于研发。其中 45 亿元专门用于 AI 领域。自研的图灵芯片能够同时在汽车、飞行汽车和机器人上应用。这种技术复用能够把单品类的研发成本摊薄。
从目前公布的财报情况来看,能够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大多以卖增程车作为主要方式。小鹏汽车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将会推出增程车型,并且未来的绝大部分车型都将具备“一车双能”的功能。去年 11 月,小鹏汽车发布了名为“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的增程系统,该系统的纯电续航能达到 430 公里,综合续航则可达 1400 公里。
何小鹏除了设定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的目标之外,还对小鹏汽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为长远的规划。他在业绩会上讲道:“在我的规划之中,小鹏汽车存在三条增长曲线。其一为 AI+汽车;其二是从中国向全球市场拓展;其三是具身人形机器人以及与汽车产业进行更深入的融合。”
何小鹏觉得,当下的汽车正处于从电动化时代向 AI 智能化时代过渡的阶段。倘若今年是 AI 应用的起始之年,那么 AI 汽车以及人形机器人便是物理世界中 AI 最大的两个应用领域。
近期,多家资本机构对小鹏汽车的目标股价进行了上调。摩根大通全球研究把小鹏汽车的美股目标价从 18.6 美元上调到了 27.0 美元;巴克莱银行把小鹏汽车的目标价从 7 美元上调至 20 美元;美银证券将小鹏汽车的港股目标价上调到 105.3 港元,并且重申了“买入”评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