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的贪婪警醒中国,“防人之心”绝对不能丢!
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海外投资的一件事。在非洲国家尼日尔,发生了一件令人寒心的事,那就是该国突然翻脸,将中石油在当地经营了 22 年的石油产业链给连根拔起了。
这事儿使得中国企业在撒哈拉沙漠的 46 亿美元投资付诸东流。同时,也给所有出海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那就是绝对不能丢掉防人之心。
看看尼日尔的举动!2025 年 3 月 14 日,尼日尔军政府突然表明态度,要求中石油的三名高管在 48 小时内离开该国。与此同时,他们查封了炼油厂的账户,关停了首都的中资酒店。并且,还以“税务违规”这一理由,向中企追缴 1.3 亿美元的税款。
中石油在尼日尔并非“临时工”,它从 2003 年起就开始扎根于此。22 年来,中国人在沙漠中建成了非洲最长的输油管道,其长度为 1980 公里,还建成了日加工 2 万桶的炼油厂。同时,中国人帮助尼日尔从石油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为该国贡献了 70%的原油出口和 10%的 GDP。
结果还款期限到达后,尼日尔军政府不但不偿还 4 亿美元贷款,还将中国人的财物直接抢走了,这种行为,着实比电视剧里的“白眼狼”还要绝情!
为什么尼日尔敢这么干?
尼日尔这么做背后有三层盘算。第一层是资源民族主义。2023 年尼日尔军政府通过政变上台,以“反殖民”为旗号,将中企污蔑为“新殖民者”。他们算准了中国核电站 12%的铀矿需依赖尼日尔供应,便想提高价格,把原油分成比例从 15%提升至 30%。
第二层存在地缘政治投机行为。军政府先是赶走了法国驻军,接着又引进了俄罗斯瓦格纳集团,并且还偷偷获取了美国 2.5 亿美元的基建援助,从而玩起了“左右横跳”的把戏。
第三层采取了更狠的手段来转嫁内部危机。尼日尔的外债超过了 40 亿美元。其 GDP 增速跌到了-1.5%。国内的油价在三天内暴涨了 300%。加油站前排队的长度达到了 5 公里。并且干脆将中国当作了“替罪羊”。
尼日尔虽然算盘打得很精,但还是抵不住现实的打脸。中石油建设的尼日尔 - 贝宁输油管道承担着全国 90%的原油出口。炼油厂关停之后,首都的汽油价格一下子从每升 1 美元飙升到 3 美元,老百姓一片骂声。
军政府期望俄罗斯接手的计划已然落空。瓦格纳在马里的铀矿项目已经拖了三年,毫无进展。想要找西方企业合作?然而西方企业早已因被制裁而被吓跑。这就如同拆掉了自家的发电厂,却还想着点蜡烛过日子,完全是自作自受!
中国企业的“血泪教训”
这事儿暴露出中企出海存在的三大软肋。其一,中企过度依赖政府协议。当初尼日尔在借钱时签订了原油抵押合同,从表面上看,白纸黑字显得颇为靠谱。然而,当军政府翻脸后,国际仲裁的胜诉率还不足三成。
一是中石油管理层中尼日尔员工占比不到 20%;二是其财务系统全用中文;这两点给人留下了“外企搞特权”的话柄,即忽视了民间舆情。
第三是风险对冲方面存在不足。可以看到,哈萨克斯坦规定外资必须购买本地保险,壳牌在尼日利亚拿 5%的利润来设立教育基金,然而中企在苏丹内战中损失了 43 亿美元,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没有购买政治风险保险。
中国企业并未坐以待毙。商务部迅速启动了“B 计划”,将原油协议变更为产品分成模式,从而保住了 60%的权益。并且商务部还承诺,在三年内将管理层的本地化比例提升至 40%。
吉布提基地的彩虹 - 5 无人机已升空,它会 24 小时紧盯铀矿运输路线;5 家中国安保公司在边境建起了训练营,并且为其配备了反无人机系统,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防身术”。
防人之心不可无
三条硬道理值得牢记。其一,要铸牢法律盾牌,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强制外资购买保险,这样一旦发生事情,至少能够找国际律所进行追偿。
舆论防火墙需要砌得更高。西方企业在非洲开展社区基金活动、建造学校和医院,我们也应该学会既要送水井,又要修路。这样能让老百姓明白,中企不是仅仅来挖矿的,而是要在这里扎根的。
第三要把地缘平衡术运用得很娴熟。俄罗斯能够通过“安保换矿权”的方式来达成一些目的。我们在吉布提的军舰也可以和邻国一起开展联合军演。这样做能够让那些想要抢夺蛋糕的人认真地掂量掂量可能会面临的后果。
回头看看中尼这 22 年,中国人在高达 50 度的高温环境下建设油田。他们帮助尼日尔从沙漠之中挖掘出石油,还培养了几千名技术工人。并且把油价从每升 2.5 美元降低到了 1 美元。
结果是技术越先进,某些人的“被剥削感”就越强。这就如同你帮邻居种植果树,当果子成熟时,邻居却声称“树干是我的,你摘果就是抢劫”。由此可见,海外投资仅仅有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人心、会进行合理算账以及能够自我保护。
尼日尔发生的这一事件,会一直提醒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既要怀着诚意去与他人握手,也要怀揣着警惕继续前行。要知道,江湖是很险恶的,防备他人的心思是不能没有的。对于这件事,你们有着怎样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