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真的能够赔付百万吗?短期健康险的赔付率已经出炉,其中有六成的险企赔付率不足 50%。
你所购买的百万医疗险真的能够赔付 100 万吗?实际上,保险公司每半年会在其官方网站上披露一次短期健康险的赔付率情况。通过赔付率指标的高低,能够对其有一些了解。经梳理后发现,到 3 月 6 日为止,已经有 122 家保险企业披露了 2024 年个人短期健康险的整体综合赔付率。
当前行业从整体来看,短期健康险的赔付率并不高。其中,超过六成的险企赔付率不超过 50%。与此同时,不同险企之间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赔付率最高的与最低的之间,差值达到过百倍。
科技股成“香饽饽” 险资、基金挤破门槛大幅提升调研频次
险资作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资策略受到广泛关注。同花顺数据表明,从 2025 年开始,保险公司延续了 2024 年末密集调研上市公司的态势。到 3 月 5 日为止,已经有超过百家保险公司累计对 A 股上市公司进行了超过千次的调研。与去年相比,提升了近两成。并且与此前相比,机构对科技公司的关注度有了大幅的提高。
保险机构在小红书上开展经营活动:将以往的“高冷”标签撕掉,然而在种草逻辑方面遭遇了转化困难的问题。
保险经纪人开始在小红书抢占滩涂,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活跃账号。接着,保险机构的官方也陆续进入小红书,开设了“蓝 v”账号。保险业正在深入地探究对于月活达到 3 亿的小红书这一大流量平台该如何进行“开发”。
流量狂欢背后,转化链路冗长。代理人高流动,这撕扯了内容矩阵的稳定性。内容合规性监管等问题相互交织。暴露出“种草逻辑”与保险业属性存在一定错位问题。一边有着抓住流量入口的长远期待,一边是在进行商业化路径的模糊探索。保险公司入场,能探索出怎样的流量转化效果?能沉淀出怎样的品牌价值?还需要平台和机构去寻找平衡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