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科技磷酸铁锂产品。 叶玲珍/供图
龙蟠科技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生产车间。 叶玲珍/供图
龙蟠科技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生产车间。 叶玲珍/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叶玲珍
近期,锂电行业中磷酸铁锂出现了很多大单。头部企业已经确认了产品涨价的消息。磷酸铁锂这个赛道的景气度正在不断攀升。
本轮磷酸铁锂涨价,市场需求持续放量以及产品迭代起到了推动作用。在采访过程中,证券时报记者得知,高压密磷酸铁锂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利器,它很受市场欢迎,成为引领涨价的关键力量,还有望构建起企业的竞争护城河,进一步推动行业的洗牌。
技术会不断迭代,成本也需要进行控制,二者是相伴相生的。在当前这种激烈的竞争格局当中,减少亏损、降低成本仍然是行业的主要脉络。那些能够以更低成本生产出更具性价比产品的厂商,有希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从磷酸铁锂头部玩家的战略角度来看,进行一体化布局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1 产销两旺价格上涨
主流磷酸铁锂厂商目前的产能利用率普遍在提升。其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尤为旺盛。据我了解,华中地区某头部企业的第四代磷酸铁锂产线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都快冒烟了。
事实上,近期磷酸铁锂行业频频出现大单。
近两个月来,龙蟠科技被 LGES 加单。2025 年 1 月,下属的孙公司锂源(亚太)被 Blue Oval 进行了“锁单”操作。它将向 Blue Oval 销售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初始供应期是 5 年,时间从 2026 年到 2030 年。同月,公司与宁德时代达成了框架协议,会在 2025 年内给宁德时代供应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预计销售的上限为 70 亿元。2024 年 12 月,公司与 LGES 签署了补充协议,约定在 2024 年至 2028 年期间,总共向 LGES 供应磷酸铁锂产品的数量从 16 万吨上调到 26 万吨,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来测算,上述订单整体的市场价值接近百亿元。
其他厂家方面,富临精工在 2024 年 8 月获得了宁德时代的长单。此长单规定,在 2025 年至 2027 年期间,富临精工至少要向宁德时代供货 14 万吨/年。为了保障产品的供应,宁德时代将会向富临精工支付一定金额的预付款,以此来支持富临精工在江西建设年产 7.5 万吨磷酸铁锂的生产基地。
湖南裕能在不同场合表示四季度以来产销两旺。万润新能也在不同场合表示四季度以来产销两旺。德方纳米透露春节期间多个生产基地未停工,保持有序运转以满足客户订单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订单量有了放大的情况,并且价格也在上涨,这使得行业感受到了更多的暖意。
湖南裕能在 1 月中旬表明,公司一直在与客户进行协商,并且已有部分客户确定了涨价。据上海有色网消息,某大厂针对供应商的 S5(储能)、255(动力)、265(动力)这三款不同的磷酸铁锂材料实施了涨价,总体涨价幅度在 500 元/吨至 1500 元/吨。在此之前,天原股份也证实了磷酸铁锂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这一信息是真实的。
隆众资讯磷酸铁锂分析师翟林林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期磷酸铁锂价格上涨有两大主因,一是市场需求放量,二是产品技术迭代。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性价比优势,已成为国内动力电池装机的绝对主流。市场规模的扩大,会进一步促使厂商加大研发力度,持续推出高性能新品,进而形成正向循环。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磷酸铁锂电池的累计装车量为 409GWh。此装车量同比增长了 56.7%,并且在总装车量中所占比重提升到了 74.6%。其中在 2024 年 12 月,其装车量达到了 61GWh,同比增长 95.1%,在总装车量中的比重高达 80.9%,首次突破了 80%这一数值。
市场需求旺盛,磷酸铁锂厂商的心态正在转变。鑫椤资讯的高级研究员张金惠称,在前两年,多数磷酸铁锂厂商处于亏损状况,如今它们都急切地想要扭亏为盈,对价格的敏感度提升了,“赔本赚吆喝”的情形大幅减少,整体上挺价的情绪较为浓厚。
2 高压密产品领涨
本轮磷酸铁锂产品涨价呈现出分化态势且较为明显,高端产品的涨幅比其他产品的涨幅大。翟林林表示,目前三代半产品和四代产品在议价方面的话语权相对较强,而二代产品的议价能力较弱,所以涨幅也相对较少。
据介绍,目前主流磷酸铁锂产品按粉体压实密度划分,有二代、三代、四代等。二代产品的压实密度为 2.4g/cm^[3],三代产品的压实密度为 2.5g/cm^[3],四代产品的压实密度为 2.6g/cm^[3]。市场通常将压实密度为 2.6g/cm^[3]及以上的磷酸铁锂定义为高压密产品。正极材料压实密度越高时,在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单位体积里的活性物质会填充得更紧密,进而电池的能量密度会越高。
高工锂电分析表明,本轮涨价主要是因为新一代高压密磷酸铁锂的出货规模有所提升。2.55g/cm^[3]至 2.65g/cm^[3]的压实密度产品,能够带来 1000 元/吨到 3000 元/吨的加工费上涨。
近年来,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有高续航里程的追求。下游电池厂加快推出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单品。对高压密磷酸铁锂的需求也随之大幅度上升。
2023 年,宁德时代发布了应用磷酸铁锂材料的神行电池。2024 年 4 月,又发布了神行 PLUS 电池,其正极采用颗粒级配技术,从而实现了超高压密。目前,神行电池已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并且实现了快速放量。神行电池与另一款大单品麒麟电池累计占公司动力电池出货的比重为 30%至 40%,未来出货比例还将继续提升。比亚迪有望在 2025 年推出二代刀片电池。其能量密度和充电倍率预计会比一代刀片电池有所提升。业内人士预计,这将推动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的需求。此外,欣旺达、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电池厂纷纷推出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新品,这些新品也有望释放高压密产品的市场。
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要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新增二次烧结工艺,这使得前驱体磷酸铁的制备以及材料大小颗粒的配比需要达到更高的标准,从而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张金惠称,据他所知,当下能够实现高压实磷酸铁锂量产的厂家非常少,在短期内,相关厂家能够享受到技术溢价。
富临精工称,其公司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备高压实密度这一特点,同时还有高比容量以及长循环寿命等特性。技术性能指标的差异,使得产品的溢价已有所体现。随着出货量迅速提升,磷酸铁锂业务在 2024 年第三季度达成扭亏为盈的局面,并且产品单吨盈利超过 1000 元。据悉,公司去年第三季度的磷酸铁锂出货量达到了 3.56 万吨。这些出货量全部是满足高端快充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且具有高压实密度的特点。
湖南裕能表示,公司的高压密产品 YN-9 系列是针对动力电池场景的。目前,该系列产品的市场需求很旺盛,并且相较于普通产品,它具备更强的议价优势。
在供需结构方面,国金证券的研报预计,到 2025 年,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行业的需求将达到 73 万吨,供给将达到 78 万吨,整体供需情况呈现偏紧的态势。
从当前各大厂家的布局方向来分析,高压密产品已经成为各个兵家都竞相争夺的地方。德方纳米的动力型高压密新产品已经开始批量出货,并且正在推进超高压密新产品的验证工作;万润新能称高压实密度产品目前的验证进展较为顺利,公司将会加快其放量的进程;龙蟠科技也表示在 2025 年将会提高高压密产品的比例,并且将其视为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安达科技的第四代产品正处在客户验证的阶段,预计在 2025 年的第一季度进行批量出货。
3 降本压力仍存
本轮产品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磷酸铁锂厂家的压力。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涨价幅度未达预期。
产品价格出现了调涨,同时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提升。在这两者相互抵消之后,对利润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张金惠做出了这样的表示。
据悉,磷酸铁锂价格和原材料碳酸锂、磷酸铁以及加工费有关联。具体的计价方式是:电池级碳酸锂月均价乘以单耗再乘以锂盐折扣系数,然后加上固定费用(也就是磷酸铁加上加工费)。磷酸铁锂厂商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以赚取加工费为主。
张金惠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近期磷酸铁的价格呈现出上涨的态势,这种上涨态势抵消了加工费上涨所带来的利润空间。从当前的工艺来计算,生产 1 吨磷酸铁锂大概会消耗 0.96 吨磷酸铁。近期磷酸铁的涨幅大约在 500 元/吨,这也就意味着磷酸铁锂的生产成本增加了约 500 元/吨。而对于本轮率先上涨的高压密产品而言,由于生产工艺调整而带来的额外成本增加会更多。
高压密磷酸铁锂要采用不同温度对材料进行两次烧结,也就是引入二次烧结工艺。其中,最大的成本增量来源于电耗。并且,二次烧结会降低产线的生产效率,使得设备单位折旧提升,进而也会增加成本。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国金证券研报进行了测算,将普通产品与高压密产品进行对比后发现,高压密产品的成本预计会提升超过 2000 元/吨。
翟林林认为,当前磷酸铁锂的产能处在结构性过剩的阶段。加工费有大幅上涨的压力,并且这种压力比较大。在 2025 年,减亏降本依然是行业的主要线索。
各磷酸铁锂厂家的经营策略中,一方面通过差异化、高端化的产品来提升毛利率;另一方面,一体化布局已成为业内降低成本的共识。
从产业链分工方面来看,磷酸铁锂厂商处在中游的位置。它们受到资源端以及电池厂这两头的钳制,在进行采购和销售谈判的时候,处于相对比较被动的状态,一般来说话语权是比较弱的。
墨柯称,产业链利润会以不同比例分布在各个环节。一体化布局的底层逻辑在于,通过参与多个环节的分工,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享受多个环节的利润,这样就能在产业链博弈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据他的观察,在行业处于低迷期时,企业进行一体化布局的动力会更强,成本会更低,后续撬动收益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磷酸铁锂的龙头企业湖南裕能秉持“资源—前驱体—正极材料—循环回收”的一体化战略。当下,磷酸铁已基本能够实现自给。并且,该企业已成功取得贵州黄家坡磷矿以及打石场磷矿首采地段的采矿许可证,正在加快对磷矿资源的布局。从而实现磷酸铁锂达到极致的成本降低。
龙蟠科技在布局磷酸铁产能的同时,将目光聚焦在上游锂资源上。它携手宁德时代在江西宜春合资建设了一个年产 4 万吨碳酸锂的加工厂,目前该项目已经全部投产。
一体化布局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和资源统筹能力。一体化布局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所以企业要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收益的关系。并且,一体化会增加企业管理的复杂度,还会延长决策流程,因此如何提升管理效率也是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墨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