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周末参加腾讯ima知识号见面会,分享现场一手信息及思考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5-18 21:02:01     136

内容编辑丨特工小天

内容审核丨特工少女

本周六我有幸出席了腾讯IMA知识号举办的见面活动。现场传递了以下最新资讯:IMA平台目前已汇聚了近千万篇内容,为广大用户提供了一百万次以上的问答服务。

在不久的将来,ima 知识号将为创作者提供加 V 认证以及流量展示的机会;同时,产品将升级留言互动、创作者平台和知识码功能;此外,ima 知识号还在积极寻求商业化路径,旨在帮助创作者实现盈利。

在活动现场,众多来自法律、教育、自媒体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创作者齐聚一堂,他们共同探讨了ima如何融入日常工作的流程之中,并分享了各自对ima的见解、期望以及一些不满之处。

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是:在众多AI创作工具中,ima究竟为何能成为众人首选?

千千万 AI 创作类产品的真实需求

在我观察中,以往那些不具备生成式AI功能的产品,它们主要执行的是“输入知识,输出思考”的任务。这和flomo的理念颇为相似:持续不断地进行记录,其中的意义便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在当前人工智能的时代,我深感最显著的变革在于“输入即得,输出即现”的理念。这种变革得益于大模型与RAG技术的结合,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所谓“输出即现”的内容,可能涵盖从知识库中检索到的信息,亦或是AI产生的幻觉,甚至可能是AI激发出的全新灵感。

我在知识库中储存了若干资料,这些资料在我脑中呈现为散点式的知识。然而,当我提出问题,AI便能够将这些散点知识串联成线,为我揭示全新的见解。这种感受,正如Perplexity CEO曾经所言,他所追求的并非仅仅是搜索引擎,而是致力于实现“知识发现”。

从内容创作者的视角分析,AI笔记类产品,亦或是AI智能协作平台的产品,其市场需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同时,从行业从业者的视角观察,越来越多的创业者纷纷加入这一领域,这也反映出这一需求的真实性。

在过去的两年里,各类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尽管它们所讲述的故事千奇百怪,诸如记忆辅助工具、生活助手、第二大脑等,但它们的核心功能却大同小异,区别仅在于切入点的不同。例如,PLAUD 从硬件角度入手,而近期获得4300万美元融资的 Granola 则专注于会议纪要的处理。

大家主要致力于提升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这包括内容的获取,例如众多产品已推出浏览器插件,便于资料摘录;此外,还有基础云存储与共享功能;以及由生成式AI带来的创新搜索与创作能力,如自动标签归类、模糊搜索、创建待办事项,并以图像和音频等多模态方式输出信息等。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 ima

在与众多ima的制作者和使用者进行沟通时,我们注意到,尽管大家都在谈论ima,但所讨论的ima并非一致。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十个不同的人心中也可能各有十个不同的ima。

NotebookLM、智能浏览器以及知识收藏夹等国产产品,引起了大家对ima的多样解读。

flomo在其官方网站上明确指出,其核心理念在于对思想进行记录与整理,坚决摒弃“一站式”服务。

那位人物实现了全能一体化吗?据我观察,ima似乎是。自去年10月推出工作台和个人知识库,历经12月的共享知识库,直至今年3月的ima知识号,ima已经不断增强了众多实用功能。

若产品定位倾向于个人生活领域或团队协作方向,输入内容是偏向于零散的碎片化信息还是系统的完整资料,以此划分出一个坐标象限,各类产品各自拥有明确的定位。在众多产品中,ima所占据的象限面积最为广阔。

ima 用户不仅能够进行内容剪藏,而且能够进行创作与分享,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需求满足。知识号的粉丝在享受原有知识星球的基本功能的同时,还新增了AIChat带来的全新互动体验。

但这些都不足以支撑内容创作者们真正“下注” ima。

下一代知识管理内容社区

大家最看重的是什么?还是腾讯生态。

拿特工宇宙如何使用 ima 举例,首先是对外。

我们经常组建各类读者交流群以及活动群,但往往只有那些独家的高质量内容或是我们想要分享的资料,才会被发布在社群中。然而,要在一个庞大的几百人群中进行批量选择,过程颇为繁琐。

群聊中的信息或许已被置顶,导致大家未能及时留意;文件可能已过期,因而有人通过私信询问。若采用飞书、百度网盘、知识星球等工具,用户查找资料并不便捷;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我们的流量。

ima出色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新资料都上传至ima平台,大家可通过这个小程序便捷地查阅我们的知识库,极大地提高了便利性。而且,新增的AI问答功能更是如虎添翼,增添了更多实用价值。

在每篇文章的结尾部分,我们都会引导读者访问我们的ima知识库。腾讯ima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个强有力的品牌支持,而且ima官方对我们的知识库给予推荐,这也使得读者对我们的账号品牌更加信任。

除此之外,我们致力于提升内部团队的合作效率,期望将所有账号的素材资源、选题构思以及AI制作的内容整合至统一的内容管理平台。目前这些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导致团队协作不够顺畅,且资源积累不够集中。

尽管ima目前面临诸如“资产转移不够便捷”、“模型性能尚有提升余地”等若干小挑战,但从长远视角来看,ima有望成为众多内容团队的核心内容平台。

众人普遍认为25年是代理商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AICoding领域异常火爆,Cursor已崭露头角,成为开发者们青睐的新一代集成开发环境,与此同时,ima有望成为内容创作者们的新宠IDE。

此外,我们期望在ima平台上开发的AI笔记功能,能够实现一键式分享至公众号、腾讯新闻等腾讯旗下的内容平台,这不仅能够解决内容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难题,还能显著提高内容分发速度,同时,这也将成为ima依托腾讯生态吸引更多内容创作者的一大亮点。在此衷心祝愿这一功能能够顺利上线。

总体来看,我们坚信,伴随着ima知识库以及知识号的不断更新进化,它们将在腾讯的大家庭中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全新知识管理与内容交流平台。

腾讯创作者平台__腾讯作者登录注册专区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