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7日是国际天文馆日,2025年在历史上特别重要。这一天是世界第一个投影天文馆诞生100周年。
国际天文馆协会(IPS)从3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到2024年5月7日正式改变了国际天文馆日,以纪念1925年在德国慕尼黑德国博物馆的Zeiss天文馆的第一个开幕,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 将宇宙带入公众地平线。
上海Sheshan抬头看着星空 - 星空体验大厅,球屏的学生正在听星座的故事
对我们来说,天文馆不仅是建筑物,而且是人类文明的投影。它代表了人类询问宇宙本质的愿望,它也是一个窗口,使普通百姓可以看到巨大的星空。从最初的装饰圆顶到天文台,再到现代的数字和身临其境的全景投影圆顶剧院,专门为天文学设置的场所在悠久的历史中一直在发展,目的是使遥远的恒星靠近我们的眼睛。
上海Sheshan抬头看着星空的天空 - 星空体验大厅,星空和星座在球屏幕上
圆顶的象征 - 古代建筑中宇宙的视图
圆顶在建筑史上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通常被视为天空或宇宙的隐喻。在公元2世纪,罗马的万神殿建成了。它的43.3米直径混凝土圆顶仍然很棒。最具标志性的是“ Oculus”(Oculus)的中心开放,它不仅引入了自然光,而且还象征着人与神之间的传递。阳光从天空的眼睛闪耀,好像天体在大厅里重演。
罗马万神殿的横截面表明,建筑物可以直接容纳直径为43.3米的球体
乔瓦尼·保罗·帕尼尼(Giovanni Paul Panini)绘制的18世纪万神殿的内部
在不同的文明中,圆顶具有“宇宙屋顶”的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建筑物中的笼子象征着天上的宫殿,并用重叠的木结构,使佛陀的雕像为天堂而荣幸。印度佛塔中的“碗形”圆顶象征着佛陀的精神宝塔和宇宙的中心。埃及丹达拉哈特神庙的教堂门廊天花板上的十二生肖浮雕描绘了古老的天空地图等。圆顶上的这种文化共识体现了人类的直觉宇宙经验:头顶上方,天空就像封面一样。因此,在当今的天文学大厅中,半球形结构的使用不仅符合光学需求,而且是文化和历史的延续。
明朝的朗富庙的凯森中心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中存在的星形地图。
从自然哲学的演示到天文学教育 - 天文馆的起源
天文馆的诞生不仅依赖于光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而且还来自对科学交流的热情。 18世纪的“ Orrery” - 一种机械太阳系模型,代表早期的教育工具。它呈现出横切绕太阳绕的行星的轨迹,使人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天体的运动。最初,该装置经常用于皇家教育和贵族沙龙的展示中,后来逐渐扩展到大学演讲厅和公民示范中。
“教太阳系教授太阳系”的“哲学家”
英国画家赖特(Joseph Wright)在他1766年的油画《一位哲学家教授太阳系》中,描绘了自然哲学家向烛光前面的坐着观众解释宇宙的结构的场景。绘画中的角色是集中的,光和阴影之间的对比很强,突出了“理性之光”照明无知的象征意义。这幅画不仅记录了科学教育的场景,而且还反映了启蒙时代的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
1774年,荷兰弗里斯兰(Friesland)的弗朗尼克(Franek)的Eise Eisinga成功模拟了太阳系(从汞到土星)的六个主要行星的轨道,使用齿轮,时钟和平衡。这也是第一个以现代天文馆(Eise eisinga partarium)命名的场所。
有趣的是,这个机械的天文馆不包含天王星,海王星的位置,因为当时,这两个行星都没有被发现(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在1781年发现了天王星,而莱维尔(Levier)和盖尔(Gale)在1846年证实了海王星)。尽管时间仍然存在局限性,但这个天文馆今天仍在准确地运行。它目前是世界上最古老,仍在运营的天文模型,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样的演示激发了系统性和可视化宇宙知识的需求。人们逐渐开始思考:我们能否创造一个空间,每个普通人都能以沉浸式的方式感知宇宙?这个概念是天文馆的前身。
投影时代的开始 - 蔡司天文馆的诞生
1923年,位于德国耶拿的一家公司卡尔·蔡司(Carl Zeiss)成功地开发了“ Zeiss Mark I”占星式投影仪。它可以使用精确的光学系统将恒星和行星的动态运动投射到完整的圆顶表面。该设备不仅突破了机械模型的局限性,而且还首次实现了对“ All-Sky”的动态模拟。
Chase Mark One,世界上第一个天文馆投影仪,1923年
1925年5月7日,该系统在慕尼黑的德国博物馆正式使用,标志着现代天文学馆的诞生。观众第一次可以看到球形剧院中天体现象的真正模拟,并体验宇宙现象的动态演示,例如太阳和月球的兴衰,季节性的变化以及星座运动。从技术上讲,这一投影依赖于高度准确的恒星位置和时间坐标的建模,这不仅使它在美学上迷人,而且使其具有教育意义。正如哥本哈根天文台的董事在访问后说:“这是一所学校,剧院和剧院,身临其境的戏剧,与宇宙作为演员的结合。”
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ck)对“在一个小时内将无穷大在您的手和永恒中握住无限”的话也被引用,以描述这种体验以外的感觉。投影天文馆的出现是人类“用技术重现宇宙意识”的重要节点,并且还为子孙后代开辟了一个深厚的体验渠道,可以体验宇宙。
全球扩张 - 天文馆的国际交流
自从1925年在德国慕尼黑亮相的第一个现代天文馆以来,人类已经能够在室内首次成为室内,就好像它们在庞大的夜空中一样。星星不再遥不可及,宇宙已成为每个观众头脑的圆顶剧院。
来自欧洲的光很快射入了世界。 1930年,阿德勒天文馆建于美国芝加哥,纽约和洛杉矶等城市已经连续拥有自己的星空空间。天文馆不仅被视为一种新的科学交流形式,而且还携带着那个时代的理性,平等和世界意识的追求。在冷战期间,它成为了太空竞赛的一部分,“星层教室”进入美国学校和社区。
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馆
1957年,北京天文馆的完成开始了中国现代天文馆的建设。从那时起,中国的夜空不再只是古代诗歌中的遥远思想,而是当代公众的现实经历。从那时起,就在南京,广州,成都和其他地方建立了天文馆,成为许多城市中人们与宇宙接触并爱上科学的人们的起点。
北京天文馆
2021年,上海天文馆正式开放。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天文馆,而且是探索“宇宙和人类”的太空艺术作品。整个建筑物就像没有直线的行星轨迹,象征着宇宙的曲率和自由。它的设计并不是追求幅度的,而是追求星空中的哲学氛围。上海天文馆的英文名称,天文学博物馆,也突破了天文馆用作行星展示的重要性,并将其置于更大的视野中。人们不仅抬头看着星星并追逐星星的轨迹,而且还需要通过天文学回顾自己: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
上海天文馆
从Zeiss天文馆的第一个投射光开始,天文馆的形式继续发展:从光学机械到数字投影,从固定程序到沉浸式互动;但是它的核心从未改变 - 将宇宙和人类与科学和艺术联系起来。
在2025年这个百年历史的节点上,天文馆长期以来超过了“星闪闪”的功能。这是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人们抬头看着嘈杂的城市的星星,重新考虑“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无论我们是走进天文台还是天文博物馆,我们都旨在观察“外部” - 从那里开始的广阔宇宙。天空中的星星与地面上的恒星一样多。
抬头看着《星空天空》周的观星活动网站
抬头看着星空·星空体验大厅 - 城市中星空的登机场所
在全球范围内,天文馆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教室。它每年为数千万人提供高质量的天文学教育,激发了几代年轻人进行科学探索的旅程。
抬头看着星空的星空体验大厅,除了经典的圆顶屏幕视频外,还增加了较丰富的星空的解释和沉浸式体验,使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感受到宇宙的魅力。
作为国际天文馆协会的成员,我们的星空体验大厅是为了这个目标而诞生的。在这座城市,我们创建了一个独特的“观察平台” - 使用高定义的球形投影在四个季节中重现了星空,以避免天气限制。通过定期举行夜间望远镜观察活动,人们还可以与城市中的银河相遇,并重建人与宇宙之间的联系。
上海Sheshan抬头看着星空星空的天空体验大厅
如果您曾经对头顶上方的星空感到好奇,或者对天文学大厅的虚拟夜空的深度感到惊讶,那么您可能还会注意我们并亲自参加真正的星空活动,以满足您在明星中更广阔的自我。
上海Sheshan抬头看着星空星空的天空体验大厅
我们致力于将专业的天文知识转变为友好且易于理解的流行科学内容,提供与生活相结合的体验,例如观星活动,星空天空康复,星空研究等,以便可以将珍珠天的天空融入您的日常生活中。
上海Sheshan抬头看着星空星空的天空体验大厅
我们传达的星空的内容希望成为您通往宇宙的第一扇门,并使星空成为生活中美丽的脚注。
让我们一起看城市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