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颁布了一项行政令,该命令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炭的开采量。
路透社对此评论道,这标志着特朗普在全球减排潮流中采取的又一反常规行动,自他上任以来,他一直在努力放宽能源及环保法规的限制。伴随着人工智能、电动汽车以及加密货币等高能耗数据中心的发展,美国电力需求量在二十年后首次出现增长趋势。
我们正在努力复兴一个曾经荒废的行业。在白宫的场合,特朗普面对着三十余位戴着安全帽的煤矿工人,他这样表述:“我们即将让矿工们重新回到他们的工作岗位上。”他还将煤炭形容为“既美丽又清洁”的能源。
特朗普强调:“我们迫切需要人工智能以及即将问世的所有前沿技术。鉴于此,我们势必要增加目前能源和电力供应的一倍。”
特朗普8日签署行政令,旨在振兴美国煤炭行业 视频截图
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资料表明,得益于水力压裂等钻井技术的进步,天然气产量得到显著提升,这导致燃煤电厂的发电量在美国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已降至20%以下,较之2000年的50%有显著减少。此外,太阳能与风能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降低了煤炭的消耗。与此同时,美国矿业工人的数量也从十年前的7万人锐减至大约4万人。
据悉,新发布的行政命令中涉及的措施有:救助可能关停的煤炭发电厂、允许私营企业购置联邦土地上的煤炭开采权,以及要求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核实用于钢铁制造的煤炭是否被认定为“关键矿物”。同时,美国能源部推出了2000亿美元的融资方案,其中包含对新煤炭技术的投资。
针对特朗普这一旨在振兴煤炭行业的行政令,美国国内意见不一。
支持者主张,若放宽监管并采取相应策略,美国的煤炭产业有望增强电力输出能力。美国全国矿业协会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里奇·诺兰指出,这样的行动将“确保优先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充分认识到煤炭开采在美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把握住国内能源资源丰富带来的经济效益”。
环保组织对特朗普的煤炭政策进行了强烈的批评。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电力部门负责人基特·肯尼迪指出:“这些煤电厂既陈旧又污染严重,既不具备竞争力也极不稳定。特朗普政府似乎还停留在过去,试图让公共事业用户为过去的能源承担更多费用。然而,美国应当全力以赴,致力于构建面向未来的电网。”
还有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煤炭行业大规模复苏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在于,我国众多燃煤发电厂普遍年代久远,其运营费用持续攀升,同时鲜有人提议建设新的发电厂,美国研究机构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的数据分析师塞思·菲斯特如此指出。特朗普的这一举措,似乎难以扭转这一发展趋势。据悉,在美国,燃煤发电厂的运行成本远超天然气、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
路透社指出,煤炭被广泛视为污染最严重的化石能源,并且是史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者。煤炭燃烧过程中会向空气中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因素。此外,煤炭燃烧还会释放出与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有害污染物。在发电领域,煤电每生产一千瓦时电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燃气发电厂的两倍以上。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引用最新民意调查数据表明,推动煤炭业复兴的行动与多数美国民众的关切相悖。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公民倾向于支持能源结构的转变,同时,有高达74%的人主张对二氧化碳排放实施监管措施。
NBC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美国对电力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众多科技领域的专家们纷纷呼吁,应加大投资力度,以扩充电力供应。在今年年初,高盛曾预测,未来五年内,AI数据中心规模的扩大将导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达到165%。
然而,美国媒体先前曾强调,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政府首要关注的问题并非煤炭能源的发电,而应是升级改造陈旧的电力网络。
美国媒体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的不断上升,该国日益老化的电力网络将面临无法承受的挑战。相关资料图片显示——
去年九月,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妮拉·鲁斯博士以及前美国能源部分析专家尼科·恩里克斯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强烈建议美国政府应加速对陈旧电网的升级改造。鉴于人工智能应用导致电力消耗急剧上升,他们指出,美国可能已经无法与中国的集中式能源系统相抗衡。文章中,他们强调:“我们有必要借鉴中国的经验,构建覆盖全国的高压输电通道。”
文章指出,美国现行的电力输送网络已拥有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它是由遍布全国的3200多家地方及区域公共事业机构共同构成的,这种组合使得系统在应对现有用电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鉴于此,在能够利用最尖端的微处理器和运行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算法之前,美国迫切需要建设州际电力输送通道,以确保数据中心能够获得充足且稳定的电力供应。
文章指出,随着人工智能需求的不断上升,美国日趋老化的电网将难以承受,因为那些“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往往选址于人口稠密区域或其周边,而这些地方,“我们的电网”已接近其承载能力的极限。
此外,诸如谷歌、微软和OpenAI等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电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急剧上升,受到了众多媒体及环保组织的广泛批评。去年7月,美国媒体NPR报道指出,这些企业已成为气候变化进程中的关键推手。一些学者警告,如果不实施严格的干预措施,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加剧环境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