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小米系内斗揭秘:追觅科技与石头科技、九号公司的恩怨情仇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3-20 09:01:59     185

撰文| 方 圆

编辑|脸 叔

小米的创始人是雷军,近些年来他的发展颇为顺利,令人眼红。然而,曾经被他用钱财拉拢的“小米帮”中的那些小兄弟却不再安分守己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先是小米系且靠扫地机器人起家的追觅公司,对雷军力捧过的另一家公司石头科技提起诉讼,称其“产品抄袭”。之后,追觅自身又遭到另一家小米系的公司——靠做电动两轮车起家的九号公司的不点名批评,指责其“搞垮同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家连兄弟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呢?

3 月 12 日,追觅科技的创始人俞浩在其官方微博上转发了一则“山东快影科技”所发布的致歉声明。

快影科技旗下有多个账号,此前发布了与追觅科技相关的不实报道。快影科技在声明中称,向追觅科技受影响的各方以及所有关注他们的读者致以最诚恳的歉意。

乍一看,认为是快手要向俞浩道歉。然而,天眼查表明,这个山东快影科技并非快手旗下的快影 App,而是一个小微企业,其微博粉丝仅有 35 人。

俞浩转发后,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中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针对追觅的那些恶意的抹黑行为以及谣言,对团队伙伴的付出造成了伤害……并且相关案件已经进入了司法程序。

山东快影科技未在声明中提及做了何种不实报道。然而,这让人联想到,在过去的一年里,俞浩在雷军兄弟群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郁闷之事。

图| 追觅俞浩的微博

去年到今年初这段时间,网上有很多关于追觅的爆料。其中矛盾突出表现在“追觅是否有断指计划”这件事上。

“断指计划”指的是高薪去挖竞争对手公司的核心人才,等获得核心机要信息后,就把挖来的人开除。

去年 7 月,网上开始广泛流传一张微信群的截图。在这张截图中,做电动两轮车起家的九号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 王野,在“顺为 CEO”群里,十分愤怒地批评某公司实施了“断指计划”,并且指出该公司针对科沃斯、石头、九号公路以几倍的高薪来挖人。

九号公司是雷军和雷军的顺为资本投过的“小米生态链企业”。追觅也是雷军和雷军的顺为资本投过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一般来说,投资公司投过的企业都喜欢建个群,这样一方面方便联系,另一方面也方便投资公司继续为各创业者做投后服务,比如为创业者招人、帮着做宣传。

所以,“顺为群”可以被理解为是雷军用真金白银打造起来的一个群体,就如同“兄弟帮”一样。

九号公司的王野在群里的语气看上去很愤怒,他表示欢迎“截图传播,不用打码”。他这种不怕破坏兄弟情的性格,让人联想到他人生中的第一家创业公司所从事的业务,即做排雷排爆的机器人。

图| 九号公司创始人王野

对追觅的俞浩而言,这个丢过来的棒槌还只是开篇。

今年 1 月的时候,又有一张微信截图开始广泛流传,其用户名是“JK@insta360”。刘靖康是影石创新的创始人,这家公司所生产的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在滑雪圈、极限运动圈以及 Vlog 创作圈都很有名。

在截图里,刘靖康不点名提及“某扫地机器人公司”,称其用断指计划来让行业感到恶心。有媒体曾对这张微信截图的真实性进行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发截图的人是真实存在的,但影石创新方面拒绝给出更多的评论。

影石创新与九号公司不同,它不是小米和顺为资本的被投企业。然而,作为局外人,他与九号公司的王野站在了同一阵线。

刘靖康很愤怒,他是个受过憋屈的人。影石创新的 IPO 被卡住 4 年,直到最近才在科创板 IPO 获批。

从表面来看,影石作为做运动相机的企业,九号公司是以电动两轮车起家的,它们与追觅的产品矩阵关系都不紧密。然而往内观察,这些智能硬件产品在传感器、计算机视觉、电池与电机控制、无线通信以及物联网(IoT)等技术领域存在着交叉之处。倘若真有“挖人”这种说法,是可以理解的。

网上有关于这帮真假兄弟的爆料,追觅对于这些爆料似乎选择了保持沉默。然而,此次俞浩起诉山东快影科技,称其“恶意抹黑”,这不禁让外界将这些事情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外界猜测俞浩是不是在通过此举杀鸡儆猴。

当然这些都是猜想。

在这些事件里,追觅已被塑造成这样一种形象:通过恶意挖人以及用不正当的方式获取各种核心机要,成为了“加害方”。然而,倘若你去询问追觅,他会声称自己也有苦衷。

去年 6 月,追觅对曾属于小米系的石头科技提出指控。称石头科技有两款扫地机器人侵犯了追觅的“清洁装置及清洁设备”专利权。追觅在当月向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行为保全”。要求石头科技停止制造相关产品以及销售相关产品。

所谓诉前行为保全,就是在案件受理之前,要求被诉方不要有任何行动,目的是避免给原告方带来更多的伤害。

泉州法院作出裁定,禁止石头科技制售这两款产品。随后,这两款产品在电商平台被下架。到了 7 月,最高法驳回了追觅的诉前行为保全。而石头科技早已错过了 618 促销时机,据说因此少卖了 2 万多台。

九号公司创始人王野指出,“某公司对科沃斯、石头科技等进行高薪挖人”。若“某公司”指的是“追觅”,那么从追觅的立场来看,“有人窃取我的专利,追觅自身也存在过错”。

图| 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

这种互相爆料的行为,真假难辨。最终的解决办法,其实都得依靠法律来进行厘清,而不能仅仅依靠在网络上动动嘴皮子。

从行业角度来看,雷军兄弟对智能硬件各公司的纷争,最终可能由两个原因导致。其一,是行业内卷的外在表现,即你触动了我的利益;其二,曾经的这些小兄弟都已长大,老大又去造车了,没有心思也没有力量去疏导好小兄弟们的情绪,所以大家也就不再隐藏自己的想法了。

先说前者。

智能硬件行业在 2015 年开始兴起热潮。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叙事的主要旋律是国产平替。比如扫地机器人,科沃斯、追觅等研发出的高速国产数字马达,让中国具备了制造“国产版戴森”的技术,从而吸引了一批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

当时,小米投资部和顺为资本对一众智能硬件企业进行了投资,从而构建起了小米的 IoT 帝国(物联网智能家电)。在小米手机持续以低价卖出的阶段,IoT 成为了小米的重要赚钱工具。你想一想你家购买的小米烧水壶、小米电视、小米空调的数量,就能够发现,这些物品相较于仅仅购买一台小米手机要贵很多。

但在这几年,智能硬件的国产平替的相关叙述,已被“国产内卷”所取代。这是因为参与的玩家数量太多了。扫地机器人在国内的用户渗透率仍处于个位数,然而,它似乎已经在阶段性地达到了顶峰。若想获得增长,降价成为了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

这些公司同时不断利用自身所谓的核心科技来扩充 SKU,涵盖了从扫地机器人到洗地一体机,甚至到如今的空调、冰箱等白色大家电。其产品矩阵在不断扩大,范围越来越广。几乎只差要与小米本家进行正面的比拼了。

国内智能硬件的竞争十分激烈,大家都在比拼谁先被淘汰。然而,令人觉得很有趣的是,全球扫地机器人的鼻祖——美国的 iRobet,已经先被中国的同行们迅速击败了。

该公司最新财报显示,iRobot 在 2024 年第四季度的营收为 1.72 亿美元。此营收同比下滑了 44%,并且远低于市场预期的 1.81 亿美元。iRobot 在 2024 年前三季度的累计收入是 5.1 亿美元,同比减少了 12.6%。同时,其累计净亏损为 6841 万美元,同比缩小了 71.63%。

在美国市场,iRobot 的销售额呈现出骤降的态势,降幅达到 47%。在日本市场,其销售额出现了缩水的情况,缩水比例为 34%。在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销售额呈现下滑趋势,下滑幅度为 44%。而在这个过程中,占领市场的是谁呢?疯狂出海的中国军团成为了其中的一个原因。

这些智能硬件企业有强大的出海基因,其动力在于当年雷军投资他们的时候。他们当中很多企业起初是为小米做代工,之后才逐步发展起自营品牌。当时为了避免与小米进行正面竞争,所以很早就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之后又逐渐从出口转为内销。

曾经的行业始祖如今变得这般狼狈,国内的玩家们看到后,只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一是这些曾经的小兄弟已经成长起来了;二是这或许也是它们开始“不服管”的原因之一。

以石头科技为例,在创业初期,它是通过为小米代工来开展业务的。然而如今,它自身的品牌已经发展壮大,不再依靠为小米代工来维持生计。正因如此,它与雷军的利益绑定程度降低了,甚至现在还出现了面对面的竞争态势,即雷军在造车,而石头也在投身于造车领域。

追觅早已崛起,凭借电商渠道将自身产品销售得极为火爆。雷军的业务重点转向了汽车领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了领头人的调解和约束,手下的那些兄弟们便开始肆意张扬起来。

张扬到何种地步呢?前不久在网上有另一则爆料,内容是某科技公司的厕所里张贴了警示牌,上面写着“警惕离职陷阱,避入断指计划”。国内的竞争发展到这一环节,着实让人既觉得可笑又感到无奈。

吵嚷争斗的背后,并非是一个极为新颖的戏码。其实质依然是企业们的利益之争,并且当他们换了位置,也就换了立场,这是一种常规的现实。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