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聚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5-20 21:02:10     56

专题报道: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盛大召开,聚焦投资中国,共谋未来发展战略。

5月19日至20日,深圳迎来了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的召开。在这场盛会中,美银证券中国汽车和工业研究主管李明勋担纲主持了圆桌讨论环节。汇川技术的高管们,包括董事、副总裁以及董事会秘书宋君恩,兆威机电的董事兼总经理叶曙兵,以及乐聚机器人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冷晓琨,纷纷登台,共同探讨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这一主题。

美银证券李明勋主持圆桌讨论: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超越新能源汽车的万亿级市场_美银证券李明勋主持圆桌讨论: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超越新能源汽车的万亿级市场_

宋君恩: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超越新能源汽车的万亿级市场

宋君恩强调,目前所讨论的人形机器人与过去的工业机器人存在显著差异,现代的人形机器人由于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因而拥有了更多的人类特质,相较之下,过去的工业机器人则更突出其机械特性。

宋君恩对人形机器人当前的发展状况持有看法,他认为这还处于初级阶段。他将人形机器人的成长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称作是炫目阶段,尽管看起来像是“花架子”,但这一阶段成功吸引了众多目光集中在这个领域,尽管在工业应用中尚未发挥出实际作业效能,却为人们带来了情感上的价值。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预计将出现大量专注于特定工业领域、能独立执行特定工艺流程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及其应用场景。随后,我们将迎来人们梦寐以求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时代,这些机器人将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像人类一样,在各种环境和工艺要求下执行任务。目前,人形机器人正处在从第一阶段迈向第二阶段的关键时期。

宋君恩指出,尽管人形机器人这一概念目前备受关注,并且有潜力发展成为超越新能源汽车的万亿级市场,但这一领域目前仍存在不少挑战。具体来看,这些难点在行业研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模型构建是关键,全球众多科研工作者正努力攻克大脑模型和小脑模型的难题,特别是小脑与运动控制相结合的模型。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不仅依赖语言和视觉能力,还需借助运动,尤其是上肢的运动来完成,这大大增加了模型构建的难度。目前,全球范围内,多种技术路径都在尝试探索,但尚未有能够将视觉、大脑和手部动作完美融合的成熟模型问世。此外,还有一个数据问题,模型构建离不开数据的训练,但现阶段,实际可用数据相对不足,数据的积累还需要更多时间。第三点涉及硬件层面的问题,这一层面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本与稳定性。以仿生手为例,在成本与稳定性方面,仍需进一步攻克难关。

宋君恩对于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抱有积极看法,他坚信,在诸如货物搬运、部件组装等特定环节和特定场合,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且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

叶曙兵指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重心正逐步从下肢转向上半身,同时,从维持身体平衡过渡到培养灵巧的双手。

叶曙兵指出,近年来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已然成为发展速度最快、关注度最高的领域。无论是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先进技术,还是马拉松赛事中的机器人参与,亦或是各类表演中机器人的身影,都充分展现了机器人技术的显著进步。此外,在工业领域的智能物流、服务业中的清洁整理、导购服务,以及助老助残等业务,对机器人的需求量极大。可以说,在应用场景方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

展望类人机器人的未来,其核心关键在于大脑的进步。机器人内部的关键部件,如大脑、视觉系统、操控手等,均需配备一个智慧的大脑。目前,全球的机器人研究领域正纷纷聚焦于空间模型,这包括空间物理大模型和通用大模型等赛道。大脑的发展是这一进程的根本所在。

另一个重点在于从脚部逐步向上身过渡,并努力培养出灵巧的双手。大脑的迅猛成长与手的发育紧密相连,手亦被形象地称为“小脑”,其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冷晓琨指出,我国国产化率已超过九成,而人形机器人的交付数量则与新能源汽车在2018年的高速增长期相媲美。

冷晓琨指出,在去年关于人形机器人第一阶段效用是否显著的争论中,2024年底至2025年元旦期间,乐聚公司成功交付了第100台大型人形机器人,并实现了与展厅、车厂的交易,这实际上初步证明了人形机器人在产业领域具备创造价值的潜力。乐聚今年的交付量,一季度大约在300台以上,这一数据与新能源汽车在2018年及稍早时期的交付量相仿,那时的造车新势力交付量大约在万台上下。

在探讨降低成本的问题上,考虑到整体成本主要集中在硬件方面,而大家对于硬件成本降低的途径相对熟悉,这主要受限于数量。一旦数量增加,价格问题便不再是关键,因为最核心的因素在于产业链。冷晓琨表示,在过去的采访中,我们经常提及一个数据:2018年,当我们制造出第一台机器人时,所有零部件均需进口,全球范围内才得以组装出这样一台人形机器人,其成本高达300万元,而国产化率仅不到10%。目前这款我们销售的机器人国产化程度超过九成,价格仅需数十万元。他透露,成本正呈指数级下降,未来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增加产量,二是提升大模型技能,至于技能的具体成本,将是后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_美银证券李明勋主持圆桌讨论: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超越新能源汽车的万亿级市场_美银证券李明勋主持圆桌讨论: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超越新能源汽车的万亿级市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