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伊始,一则报道指出“App卸载后竟自动扣费,全球范围内约有六亿安卓用户受到影响”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当时,安全公司Sophos在Google Play应用市场中揭露了一系列名为“fleeceware”的应用程序。这些程序并未涉及窃取个人信息或隐私泄露的风险,然而,它们却巧妙地利用了Play商店的试用功能。首先,它们向用户提供了免费试用期,然而,在试用期结束后,却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未经任何通知直接进行扣费。
通常情况下,一旦我们使用了一款Android应用程序并感到不满意软件恶意扣费,恰当的做法应是取消订阅以防止未来产生费用。然而,现实情况是,众多用户在体验了不喜欢的应用后,往往选择直接将其从设备中删除。
大多数应用开发者会在试用期结束后向用户发出续费提示,引导他们成为正式会员。然而,fleeceware却利用了这个漏洞,在未向用户提出明确要求的情况下软件恶意扣费,擅自收取费用。
目前,在APP Store中,类似的收费手段亦在悄然上演。在iOS平台,众多“吸金”应用正通过运用诱饵和交换手段,借助应用商店的试用功能,向用户征收高额费用。这一现象是由英国安全机构Sophos的研究人员所揭示的。
在本周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该安全组织发出警示,指出超过350万iOS用户已经在其设备上下载了名为“fleeceware”的应用程序。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已经确认了32款iOS应用,这些应用仅提供基础功能,起初以免费试用的方式吸引消费者,随后却收取高达每月30美元或每周9美元的费用。
有些费用看似微不足道,然而累计起来,每年的支出却介于360至468美元之间。
据调查,这些应用程序的安装次数普遍介于五十万至一百万之间,尤其是那个称作“十二生肖大师Plus”的应用,更是荣登总收入最高的应用排行榜。许多不知情的使用者看到这些数据,便会误以为这些应用的流行度就是衡量其价值的依据,因此纷纷下载使用。
研究人员指出,在分析这些应用的用户反馈时发现,这些应用高度依赖网络广告来吸引用户关注和下载,然而在用户安装之后,并未提供有价值的特性,且在用户未按照规定取消试用时,会向用户收取费用。
也就是说,用户在下载并安装这些应用后,能迅速体验其全部功能,且可授权应用从其App Store账户中代为收费进行试用。试用期结束后,鉴于多数应用起初并未带来实质价值,众多用户便会选择卸载,此时,他们便误以为应用将不再产生费用。然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系统会自动从用户的账户中扣除费用,同时,用户被允许继续使用该应用程序。
AppStore的规定允许软件开发商自行设定试用取消流程,但部分开发商并未将删除应用视为试用取消的途径,反而要求用户完成一系列繁琐的操作。若用户在取消试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即便已从设备中移除应用,开发商仍有可能向用户收取费用。
该机构的恶意软件分析师进一步强调,应用发布者实际上具备将正版软件转变为盗版产品的能力,这包括发布盗版应用、调整订阅策略,或是修改App Store中的应用信息。尽管苹果的开发者政策明确禁止此类行为,但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为了防止遭受欺诈,最有效的策略是对产品介绍和用户评价进行详尽审查,并且形成每次应用卸载后都核对账户订阅状态的惯例。
报告指出,此类应用主要包含各类实用工具,诸如图片处理软件、星座运势查询、掌上阅读器以及二维码/条形码扫描工具等,用户在下载时需格外谨慎。
附上Sophos发现的全部盗版软件应用列表:
如果在App Store上遭遇类似情况,怎么办?
阅读至此,你或许该检查一下自己的App Store账号是否遭受了这些“恶意订阅”的侵害。若你仅仅是为了免费体验那段时间,那么请务必在试用期截止前,登录App Store的订阅管理界面,及时取消订阅。
在此处,您可浏览个人订阅内容,挑选欲取消的订阅项目,随后点击“取消订阅”按钮,并完成确认操作。
一旦发生扣费情况,请立即拨打苹果客服电话,请求他们协助解除相关试用权限,并索回已扣款项。
尽管有些网友抱怨,在订阅了注明试用期为三天的APP后因不满意而提前终止了订阅,但最终还是被扣除了一部分费用。
若遭遇此类状况,我们必须设法索回被扣除的订阅费用,只要在费用被扣除后的90日之内提出申请,便有望成功退费。您可以通过访问网址reportaproblem.apple.com进入苹果公司的故障报告页面。
登录账号后,您将能查阅近90天内所购项目的详细信息,这包括但不限于付费软件和订阅服务。接着,定位至您希望申请退款的订单,并点击页面右侧的“反馈问题”按钮。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申请退款”,并按要求填写退款的具体原因。
苹果公司将负责对申请进行审查。一旦确认存在明显的恶意扣费行为,退款操作将迅速启动,通常在数小时内即可完成,且退款将依照原付款途径退还给用户。
提及试用完毕之后,你是直接选择卸载该软件,还是先进行手动操作取消订阅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