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吴恩达批评美国关税政策:推高AI算力成本,阻碍技术普及与进步

作者:软荐小编      2025-04-12 14:02:09     142

编译|陈骏达

编辑|Panken

4 月 12 日消息,昨日,美国知名的 AI 学者,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谷歌大脑的联合创始人吴恩达,在他个人的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网站上发布了公开信,他批评了美国最新的关税政策,并且分析了这一政策对全球 AI 行业的影响。

人民日报痛批美国减税__美国痛批中国知识产权

吴恩达觉得,对电力设备施加关税会使数据中心算力成本提升,会延缓 AI 进步;对服务器施加关税也会有这样的效果。对冷却系统施加关税同样会导致数据中心算力成本上升,进而延缓 AI 进步。对网络硬件施加关税也会让数据中心算力成本提高,阻碍 AI 进步。针对消费电子设备的关税,会对普通民众学习使用 AI 技术造成阻碍。关税给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等制造业带来的帮助是很有限的。

庆幸的是,开源软件正成为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能够跨越国界且不受限制地流动。同时,在生成式 AI 时代,“数据引力”效应有所减弱,关税政策或许会进一步推动数据中心在全球进行分散布局。

最后,吴恩达呼吁 AI 从业者继续培育国际友谊,让思想能够数字化地流动,并且始终相互扶持。要竭尽全力,去维系这个世界的联结。

以下为吴恩达公开信的完整编译:

亲爱的朋友们:

美国有辜负朋友与盟友的举动,这让我深感遗憾。美国的大规模关税政策,不仅针对对手,还波及到了坚定的盟友。这种行为会损害数十亿人的生计,会推高通货膨胀,会加剧世界的割裂,会让美国和全球变得更加贫弱。AI虽然不是万能的解药,但是在这样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我仍然希望我们的社群能够团结一致,继续跨越国界去缔结友谊、交流思想、守望相助。

已有诸多论述涉及高额普遍性进口关税的危害。在本文里,我想专门探讨它对 AI 发展的潜在影响。新关税政策的一个好处是,它仅仅针对实体商品,而没有涉及数字产品与服务,比如 AI 研究成果、软件等知识产权(IP)。知识产权因其独特性而难以进行估价,并且能够通过互联网自由地在不同国家之间流动,本身就具有避税的优势。当前有众多国际 AI 团队在跨越时区进行协作,开源软件是思想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希望思想能够自由地流动,不会受到阻碍,即便实体商品贸易已经充满了艰难险阻。

AI 发展依赖硬件,关税壁垒会限制硬件的获取,从而延缓 AI 进步。半导体最终获得关税豁免,但对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等电力设备征税,会削弱美国数据中心的供电能力。对服务器、冷却系统、网络硬件等设备征税,会抬高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对笔记本电脑等电子消费品征税,会阻碍民众学习使用 AI 技术。

从数据中心建设的角度来看,生成式 AI 的兴起带来了另一线希望:因为计算处理成本比数据传输成本高很多,“数据引力”效应变弱了,所以数据中心不需要紧挨着终端用户,能够在全球灵活布局。虽然很多地区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关税政策可能会促使数据中心建设向全球扩散,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关税会促使本土制造发展,或许能给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带来一些帮助。美国副总统万斯在 2017 年曾说,美国应该把重点放在自动化(和教育)上,而不是关税。然而,美国当下既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储备,也没有完整的供应链来替代盟友的制造业供给。机器人技术只能解决这个庞大难题中的一小部分。生成式 AI 在机器人领域的进展与文本、图像、音频处理及逻辑推理领域相比明显滞后。所以关税对 AI 机器人的推动作用预计不会很大。

我的四岁儿子因为鞋子挤脚而抱怨了好几周。他正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骄傲呢!上周日我们在选购新鞋的时候,那 25 美元的售价让我不由得感恩自己的支付能力。同时,我也想起了那些仅仅能够勉强维持生活的家庭:要是关税使得鞋价涨到 40 美元,他们的孩子就不得不继续穿着不合脚的鞋子。思绪飘向了我在亚洲的制衣厂遇到的工人们,思绪也飘向了我在拉美地区的制衣厂遇到的工人们。需求下降,这就意味着他们带回家的收入又将减少,而这些收入是用来养育子女的。

人民日报痛批美国减税_美国痛批中国知识产权_

美国关税政策的走向尚不明确,国际贸易终究还是会继续下去。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能够回到那个全球贸易蓬勃发展的时期,在那个时期里,美国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在这之前,让我们这些 AI 从业者继续去培育国际友谊,让思想保持数字化的流动(尤其是开源软件方面),始终相互扶持。尽我们所能,去维系这个世界的联系。

此致,

吴恩达

_人民日报痛批美国减税_美国痛批中国知识产权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