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女友游戏广告,正在悄悄入侵你的朋友圈。
阿宝已经母胎单身二十年了。他正躺在沙发上刷手机。朋友圈里一则游戏广告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时他还不知道。一次出于好奇的点击。不仅会让他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还会令他莫名其妙损失9.9元。
虚拟恋人游戏并非新鲜玩意儿。不过在AI的助力下。这一品类隐隐呈现出走红的趋势。
2024年10月左右,乙游即女性向恋爱游戏厂商自然选择(深圳)智能有限公司进军AI女友游戏领域。其推出了首款3D AI伴侣“EVE”。这家公司已获得天使投资。目前该公司估值已过亿元。
今年3月 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创立的神秘AI游戏公司Anuttacon现身 其首个游戏叫“Whispers From The Star/《群星低语》” 这是一款太空生存游戏 核心玩法是AI语音交互 号称主角Stella与玩家的反应 情感 动作都是AI实时生成 游戏画面也是实时渲染 玩家每句话都会影响故事走向尽管这还不能严格算作是AI女友游戏,但方向仍然值得关注。
在此之前 男性向恋爱游戏奇点时代 以及真人互动影游完蛋!我被美女们包围了!已验证市场潜力 如今 因AI技术加持 这条赛道被赋予更多想象空间
不过 此前被热烈讨论的AI陪伴玩具 尚未迎来爆发期 AI情趣机器人也未迎来爆发期 这一次 从小团队到游戏新星 都在默契押注AI女友游戏 它会有不一样的命运吗
“甜蜜”背后的消费漩涡
张梵西近来痴迷一款AI女友游戏。他月收入5000多元。每月常为此花费300元到500元不等。这部分费用主要用于会员订阅与定制服务。定制服务是充值的主要部分。
据他讲 微信小程序里的AI女友游戏有很多种 然而玩法比较单一 主要是基于角色扮演的基础对话
他玩的这款游戏玩法更为丰富。涵盖角色扮演。还有外型定制。也有个性定制。以及约会冒险等。在定制页面。该游戏支持丰富的自定义选项。比如风格。还有动漫角色。包括地点环境。有五官身材。还有梦幻套装等。甚至能选择清晰度。
在角色扮演模式里 玩家能够随机选一个设定好的AI女友 它会依据玩家发的信息 实时生成文字内容来回复 同时 AI女友还能提供聊天服务 能提供看视频服务 能提供消除记忆服务 能提供加好友服务 能提供约会冒险等服务 甚至还可以付费生成AI自拍视频
对玩家而言玩法丰富有利有弊。任何定制都要积分兑换。像定制皮肤时衣服套装需5积分。特殊姿态要10积分。
玩家若想获得积分,需通过充值途径。有7天黄金会员,最低9.9元。还有钻石会员,最高799元。不同等级会员权益最大差别在于积分数量。就算是黄金会员,与AI女友对话次数也会受限。只有钻石会员能享受无限对话。
值得注意的是。游戏内积分无法单独购买。它只能通过订阅会员来获取。还能通过每日登录获取。每日登录可获取5积分。
“365天钻石会员”套餐售价799元。日单价约2.2元。此均价看似不贵。但有些功能实际体验不如想象。
冒险模式玩法中,单次对话需支付2积分。该玩法实际以纯文字对话为主,玩家无需进行任何操作。AI女友有时会提供选项供玩家选择,有时只是单纯描述场景,玩家可自行编造对话,AI会依据玩家对话及决定生成内容。张梵西讲了一件事。他回复了好几次。之后剧情好像进入了死循环。AI女友一直在找出路。并且回复内容“机器味儿”十足。完全没有冒险的沉浸感。
实际上网上对这类AI女友小游戏付费模式吐槽声颇多。比如小程序启动有广告。操作任何项目都得充值。有一款最离谱。连聊天功能都没有。充值后按玩家设置消耗积分生成图片。玩家发现上当想退款。往往要长时间拉扯。
张梵西受到困扰。困扰他的一方面是这类AI女友游戏的价格问题。另一方面是其新鲜感过快流失。
张梵西告诉「定焦One」,问及原因时,他说建了个社群,只要发现好玩的恋爱游戏就会互相分享。AI女友游戏刚出来时热度挺高,现在只剩他自己还在玩,也不知还能玩多久。在现实生活中他没有女朋友,希望在虚拟世界里寻求安慰
他所说的新鲜感丧失,实际上和一些AI女友游戏的制作过程紧密相关。一些小型游戏厂商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常常忽略了游戏玩法的创新以及丰富性。
不同阵营的不同玩法
依据「定焦One」可知,所谓AI女友游戏,其AI含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作端,能借助AI工具大幅提高效率,加快游戏制作流程。另一方面是用户端,运用AI技术与用户互动,提升用户体验
从形态方面来讲 大致能分成两类 一类是轻量化小游戏 以小程序为主 玩家无需下载APP 能直接在微信 抖音 快手等平台的小程序上点开就玩 因为小游戏最初在微信端兴起 多数厂商也会优先选择微信小程序 另一类是全智能生态产品 由新兴游戏厂商 比如自然选择 Anuttacon等 以及游戏中大厂进行布局
据从业者讲一款游戏上线要历经多个环节先是提出游戏概念接着选择游戏引擎然后设计游戏内容再制作人物背景之后进行游戏测试随后在平台发售最后开展游戏运营
小游戏原本在各个环节都更为轻巧。如今引入AI技术后,成本大幅降低。制作周期也显著提升。比如,Sora生成AI视频,直接越过了美术的原画环节、3D建模环节、2D渲染环节。GPT能生成游戏玩法大纲,之后由人工进行二次修改。对于门槛低、重复性强的游戏测试过程,可通过AI工具“007”持续测试
但在提效的同时,这类游戏也暴露出玩法单一和同质化的问题。
有玩家称,AI女友游戏跟前些时候的AI聊天陪伴应用、智能体应用比,体验上没显著不同。其差别只是AI女友游戏能给出更丰富的人物及立绘选择
AI女友小游戏本质上依旧是“小游戏”,主要靠投流也就是买量来吸引用户,却不考虑玩法与趣味性能不能留住玩家。有游戏从业者曾告诉「定焦One」,通常情况下,研发和买量是小游戏成本里投入最多的两项,二者占比大概各为50%,有些小游戏的买量成本甚至能占到70%
其商业模式和小游戏相近。小游戏有三种变现途径。IAP也就是内购付费,像玩家充值、给道具礼包付费。IAA即广告变现,是在小游戏里插入广告,有些游戏提供看广告赚积分服务。还有IAP+IAA混合变现。“肝与氪”,玩家总得选其一。
相对来说 游戏里大型厂商较为理智 游戏开发周期更长 尽管EVE等尚未正式上线 但我们可参照乙游商业模式探寻其赚钱途径
以祖龙游戏开发的《以闪亮之名》以及腾讯开发的《光与夜之恋》作为例子。这两款游戏在2023年获得乙游营收前两名。其盈利模式主要是道具收费。凭借丰富玩法吸引玩家。接着通过道具系统。特别是时装。吸引玩家充值
其次,周边产品是重要盈利渠道。像《以闪亮之名》有盲盒集卡,集卡与盲盒搭配,因有重复问题,集齐全套成本不低。《光与夜之恋》推出多种集卡玩法,含高端镭射卡,还曾与华为联动,邀玩家参与活动得明信片、游戏贴纸等小礼品
网易、自然选择等公司的 AI 女友类型游戏虽未透露太多信息。不过通过道具收费盈利。还通过售卖周边产品盈利。并且减少对游戏性的破坏。减少对平衡性的破坏。这不失为长期盈利的可行方案。
在游戏分发领域 中大型游戏公司一般会挑选与手机厂商开展合作 以此提升应用商店的推送频次 并且推出对应的游戏活动 借助赠送游戏内道具或者周边礼品来吸引玩家 互联网大厂能够借助其他App为游戏引流 像腾讯会在QQ以及微信对游戏予以宣传 字节跳动能在抖音和今日头条助力游戏分发
游戏公司赚长期的钱 这是玩家乐意看到的 这意味着零充玩家能获得一定游戏体验 微氪玩家也能获得一定游戏体验 但前提是游戏玩法丰富 能吸引玩家定期上线体验新内容 如果仅仅是像AI聊天工具那样聊天 像智能体那样聊天 显然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小厂探索路线,大厂决定方向
如今,在游戏制作中使用AI已经成为一大方向。
伽马数据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表明,大约80%的头部游戏公司,已在人工智能、扩展现实(XR)、云计算、数字孪生以及游戏引擎开发等前沿技术领域,展开战略布局。超99%的受访从业者证实,其所在机构已通过多种方式,应用AI工具。其中,半数受访企业成功构建AI生产管线,用以优化虚拟内容制作和营销流程。
不过随之产生的问题也不能被忽视
首先,受技术能力限制,玩家期待的“真实交互”未能实现。这对大模型的响应速度和能力要求较高。游戏玩家需要即时响应,而非逐字生成。若AI女友无法模仿真人口吻说话,玩家难免会“出戏”。
有玩家称,和以往《高考恋爱一百天》《千恋万花》等传统恋爱游戏不一样,AI女友游戏最大的卖点是模拟真实交互。不过从体验方面看,文字内容不可避免带有AI风格,现实中几乎没人会这样讲话。
图源 / 高考恋爱一百天官方微博
例如玩家诉说今日工作颇为疲惫,多数AI女友无法立刻察觉“玩家渴望慰藉”,反倒会回应如何减轻工作疲劳。就算输入“需要安慰”的提示语,AI女友的回答依旧满是形容词以及“不仅……还……”
这明显表明AI女友背后的语言模型未得到充分训练。这与开发者设定的网络模型参数存在直接联系。
其次,开发成本降低后,市场竞争变得越发激烈。许多游戏甚至只能走擦边路线来吸引玩家。这不但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声誉。还可能致使玩家对AI女友游戏的信任度降低。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最后,AI女友游戏有竞争对手。其竞争对手不只是传统恋爱游戏。它还要与真人社交方式竞争。它还要与娱乐方式竞争。
也很快就被玩家丢弃了
我们期待的AI女友游戏 与传统恋爱游戏相比 优势是能利用AIGC实时生成内容 玩家无需从游戏框定的选项中做选择 而是能按自己内心想法与游戏人物交流 做更真实的自己 这种沉浸式游戏体验和情绪价值 传统恋爱游戏无法提供
当下 小游戏厂商借助人工智能降低开发成本 不过面临同质化以及玩法单一的状况 中大厂依靠技术与资源 有望借助人工智能重塑游戏本质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 人们所期待的人工智能女友游戏距离真正的爆发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程
*本文为特约作者投稿,如有疑问,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