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行业资讯
从OpenAI重要研究员到被迫离美,小人物在AI浪潮中的悲哀
2025-05-01 14:04  浏览:143

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有时不过是幻影,特别是当你的去留实际由别人掌控的时候。这便是小人物的悲哀,哪怕身处硅谷顶端也难以避免 。

Kai Chen的“日常”在4月底瓦解,她从加拿大前往美国求学、工作已有十二年,她是OpenAI的重要研究员,曾为GPT-4.5做出贡献,她生活在旧金山,她工作在旧金山。

然而,有一纸通知告知她绿卡申请被拒绝,这使得她必须马上离开美国。同事给予的认可,公司作出的嘉许,都无法对她起到帮助作用。

自2022年末GPT问世以来,世界涌起AI热潮,在此过程中,美国处于主导位置。无人能否认,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之战里,美国的科技巨头和明星初创企业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存在。

一向有着“技术夯实”之称的华裔群体,也在这股浪潮里朝着上升方向发展,与以技术为主导的AI行业完美契合,越来越多的华裔开始崭露头角,在前沿研究中留下名字,在明星项目中现身露脸。过去,一直存在“华裔天花板”这样的说法——华裔技术扎实,却不擅长办公室政治,致使在职场晋升方面比不过印度裔 。

AI似乎打破了这个天花板。

但如今,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似乎又新筑起了一层天花板。这层天花板由达摩克利斯之剑构成,你不清楚哪一天,剑终究会落下,处于硅谷顶尖位置的自己将会跌落。

01 Kai Chen在美12年,一朝被踢回国

4月的某一天,Kai Chen在X上转发了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OpenAI研究者围桌讨论的画面,他由此回忆起在这家公司的一段美好记忆碎片:

我在OpenAI有一段很喜欢的早期回忆,dselsam路过时,我们正挤在一间小会议室里,当时正在讨论他写的一篇文稿,他顺路进来后,发表了一段讲解,我把这段讲解称作布道式的,因为那真的是一种宗教般的体验 。

从这条简短的帖子中,能够看出Kai Chen对OpenAI的情感。dselsam指的是Daniel Selsam,他是OpenAI的研究科学家,在业内颇为受人敬重。

Kai Chen不是美国人,她是加拿大籍亚裔,学生时代就来到美国,之后一路参加工作,在被称为美国科技心脏的硅谷奋斗,加入最前沿的创业公司,与行业大牛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她很享受在旧金山的生活。

她已在美国深深扎根,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理学学士学位,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是OpenAI重要研究员之一,曾为GPT - 4.5的研发做出重大贡献。

然而,Kai Chen没有想到,在那条“忆往昔”的帖子发出后,时间还不到两周,她的生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噩耗传来,她的绿卡申请被拒绝了,她必须得离开美国,并且几乎没有缓冲时间。

她在此奋斗了十二年,于这家美国初创企业一直兢兢业业,然而移民流程却突然介入,将这个梦打破,好似在告知她——你并非我们当中的一员。

Kai Chen极有可能是H1B持有者,这种签证通过抽签方式发放,三年后能够续签一次,总共六年时间。申请绿卡时可延长在美国的停留期限。然而一旦申请失败,且H1B也已过期,她便不能再继续逗留。

这个消息因Kai Chen的同事、OpenAI的研究员Noam Brown爆料而迅速引发科技界愤怒,Noam称Kai Chen是“最优秀的人工智能研究员之一”,还表示“一个在美国生活12年的加拿大人现在不得不离开”“令人深感担忧”,另一位同事则直呼“这简直是疯了”。

需要注意的是,Kai Chen的遭遇,与东家OpenAI没有关系。实际上,在事情发生后,她对OpenAI给予的大力支持表达了特别的感谢 。

这使得整件事被恐怖的氛围笼罩,那位能力突出,得到同事和公司认可,且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的员工,竟然要突然离开美国。而且离开得要足够快,足够麻利,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02 被强行打断的亚裔晋升

Kai Chen的遭遇让周围的人极为愤懑,这是因为它是标准的例子,体现了小人物在大环境下命运的沉浮,她不会被“断送未来”,不过其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显然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放在近两年的AI背景下,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信号。

在美国主要的人工智能公司里,亚裔所占比重极高。谷歌在2024年的美国员工中,亚裔占比45.7%,这一比例已与白人相当(45.3%),甚至还略有超出。meta在2022年的美国员工中,亚裔人数也已超过白人。

这其中,印度裔和华裔占主要部分,印度裔人数最多,华裔人数其次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非H1B签证持有者,也不是从H1B签证转为绿卡的 。

更值得注意的是,亚裔的崛起在互联网浪潮中已然开始,华裔技术扎实,却不擅长办公室政治,普遍遭遇职场天花板,印度裔的晋升则更为顺遂,这一点能从美国科技巨头里印度裔高管众多得以证实,像微软和谷歌的CEO皆是印度裔 。

AI时代的到来悄悄挪开了华裔头顶的晋升天花板。

这是一个技术密集程度更高的行业,与打造一个社交平台相比,诸如大模型、智能驾驶、芯片等和AI相关的产业,都需要大量具备扎实技术的高端人才,他们能够凭借技术获得工作,也能够依靠技术实现持续晋升。

我们前面提到亚裔在美国人工智能企业里占比高,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他们的贡献同样很大。从华裔角度来说,谷歌NLP里程碑模型BERT的作者里有华裔科学家Ming-Wei Chang,何恺明出生于广州,曾在麻省理工就职,他在任职于Facebook AI Research期间发明了深度残差网络ResNet 。

一个更直观的数字是,OpenAI的GPT - 4贡献者里,至少有33位是华人 。

华裔在高管队伍中的人数日益增多,创业者群体里也有他们的踪迹。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博士Ya Xu,其职业生涯起始于谷歌实习生,之后进入微软,如今担任谷歌DeepMind的副总裁 。“AI教母”李飞飞的初创公司World Labs,去年9月获得了2.3亿美元融资,众多AI界的大牛参与了投资,其中包括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

就在前几天,《福布斯》有相关报道,Scale AI的联合创始人郭露西(Lucy Guo)将会超越美国歌手泰勒·斯威夫特(霉霉),进而成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女性亿万富豪,她在离开Scale AI后,先后成立了小型风投公司,还创建了聊天应用Passes 。

在如此热烈的行业氛围以及大好的发展前景下,年轻的精英华人研究员也正被硅谷吸纳,去年10月,姚顺宇加入了Anthropic,他是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之后在斯坦福攻读硕士,在加州伯克利做了几个月博士后,随后正式加入了Anthropic。同年12月,新晋华人博士薛复昭(毕业于南洋理工),以高级研究科学家的身份加入谷歌DeepMind 。今年1月,哈佛华人研究员Jeffery Wang加入OpenAI 。

但Kai Chen的遭遇,给在美国AI前线奋斗的华裔泼了一盆冷水,在紧缩的移民政策面前,同样的“身份”,同样的挑战,没人能独善其身,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横亘在每个人面前。

03 何去何从?

那么接下来,Kai Chen们该怎么办?

Kai Chen在X上表示,接下来她打算在温哥华租一间爱彼迎民宿,先进行远程工作 ,“希望直到(混乱的)局面得到解决” 。

不清楚此处所说的“混乱局面得到解决”,究竟是指Kai绿卡申请的某个具体案例,还是指美国移民政策紧缩给科技行业带来的整体冲击 。

如果是后者,Kai可能有得等了。

在移民政策紧缩的情况下,就连仍在求学的学生也无法避免受到影响。特朗普上任后,突然对学生签证身份展开大规模审查,还进行撤销操作。截至4月中旬,全美已有超过1000名国际学生(以及部分近期毕业生)被取消签证,或者合法身份被终止,这一情况波及全美40个州、130多所大学。

这已经引发了一百多起诉讼,这还导致撤销学生和交流访问者计划记录的行动暂时被搁置,搁置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制定出明确的政策。

有些华裔勇敢对抗从而暂时“脱难”。刘晓天(Xiao-tian Liu)是其中之一,他是达特茅斯大学计算机系的博士生,也是研究助理,拥有中国国籍。4月4日,美国突然撤销了他的学生签证。他从未参加过任何活动,在美国也没有任何交通违规和犯罪记录。9日,他的F-1学生签证被暂时恢复,他可以继续求学并担任研究助理的工作。

国际学生遭遇签证被撤销的情况,这是特朗普上台后移民政策趋于收紧的一种体现 。

针对H1B工作签证,已有不少名人公开表示反对,马斯克是其中之一,OpenAI的CEO奥特曼也是。实际上,马斯克本人就是个实例,他从加拿大前往美国求学,最初是以H1B签证在美国工作的。

特朗普对此态度模糊,不明确。一方面,移民政策收紧是在他的带领下出现的。并且在特朗普政府内部,有官员甚至主张彻底废除H1B。另一方面,以马斯克为代表的科技界知名人士强烈反对,还表示这会让美国失去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主导地位。而且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对特朗普当选起到了推动作用,以及在其当选后全力配合 。

因此,要等特朗普政府在整个移民政策问题上转变方向,突然变得宽松,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就算只是局部放宽,对于那些还在美国求学、工作但尚未获得身份的华人而言,头顶上始终会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像Kai Chen一样暂时远程办公,也只是权宜之计。

马斯克等人发出“美国人工智能地位不保”的哀嚎,这并非毫无根据。AI浪潮席卷全球,不只是美国需要人才。实际上,美国此前具有很大优势,原因在于其对人才有极大吸引力。当这种吸引力被风险对冲,来自“外国”的高端人才难免会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范围 。

在Kai Chen的X帖子下方,有来自欧洲的AI初创企业,它们热情地邀请她加入,并且表示:“在欧洲,我们极为荣幸地欢迎像您这样才华出众的研究人员。”

在中国,AI企业都患有“高端人才饥渴症”,那些财大气粗的大厂,已经纷纷推出人才计划。

包括但不限于:

华为已开启2025年“天才少年”计划,为顶尖人才规划“一人一策”的成长路径,该计划的候选人可享有项目自主立项权,能获得每年500万的研发经费支持,还有破格晋升通道,去年该计划的入选者里,存在95后研究员主导6G太赫兹通信项目攻关的实例 。

阿里云进行招聘,设置了A Star项目,还设置了AI Clouder项目,该招聘面向顶尖人才,这些人才具备高水平论文,具有开源项目影响力等特质 。

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团队向高校研究人才推出了Top Seed人才计划专项,此专项计划设有针对应届生的全职项目,还有针对在校生的研究实习项目。

有意思的是,大厂自身存在鲜明案例,能吸引在美国求学、工作的尖端人才“回流”。去年2月,Google DeepMind研究副总裁、Google Fellow吴永辉离开谷歌,加盟字节Seed。此后,其管理范围有所扩大,Seed在组织架构方面吸收了字节AILab 。

特朗普政府实施紧缩的移民政策,这一政策正在给华裔带来影响,华裔曾为美国人工智能行业做出贡献,而如今这一政策如同一把剑悬挂在华裔头上。不过也许,人才总会绽放光芒,只是不会再被限制在某一片土地上。

发表评论
0评